“有为”政府让苏州保持韧劲
2023-06-19 11:11:00 来源:长江日报

苏州,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名城,自古人文鼎盛、经济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先后经历乡镇工业崛起、外向型经济腾飞、开放型创新经济爆发等发展阶段,成长为中国“最强地级市”,工业经济全国领先。

2021年和2022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均突破4万亿元,仅次于深圳,居全国第二。2023年发展势头更加勇猛,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1—3月提高8.8个百分点。发展至今,苏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167个中类和489个小类,工业企业达16万家,是中国工业、制造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

面临全球要素成本上涨、工业产能过剩、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困难等挑战,这座将工业和制造业视作“中流砥柱”的城市,何以保持如此韧劲?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聚焦苏州工业腾飞密码进行访谈,专家们普遍认为,苏州之所以有如此辉煌成绩,“有为”政府功不可没。

“有为”政府具有超强前瞻力。段进军表示,苏州政府坚持牵住制造业这个“牛鼻子”,几乎踏准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每一个关键点。

20世纪80年代,苏州以乡镇集体经济的形式发展乡镇企业,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工业化,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90年代,苏州抓住全球产业梯度大转移,转向外向型工业化发展模式,让自身的工业体系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近年来,苏州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半导体、航天航空等先进制造业上精准发力,同时立足新发展格局,主攻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脚踏实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苏州靠一个个乡镇企业起家,抓住每一个机会,从而发展壮大。”范剑勇表示,苏州曾紧盯世界500强到苏州工业园区入驻,但10多年以前放弃了这个策略,而是转向小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创企业,甚至是初创项目,吸引科技人才来苏州创业。“如今看来,这是极具前瞻性的体现。”

“有为”政府具有极致服务意识。陈昌智认为,苏州不仅有雄厚的工商业基础,更有悠久的重商传统。与国际接轨后,苏州政府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从保姆式到专家式再到伙伴式的企业服务,“最舒心”营商品牌深入人心。

“苏州政府是‘甲方的角色、乙方的姿态’,把服务做到了极致。”陈昌智举例,苏州实行“智转数改”,是由政府主导多家机构地毯式推进,从政府、企业、银行到服务商等全环节发力,形成稳定的方案、稳定的供应商以及稳定的财政支持。“苏州政府营商环境常年排名全国前列,有些事情在非常难推进的情况下,政府怎么支持非常重要。”

“有为”政府还擅长“隐身”。段进军强调,政府要有作为,但不能越俎代庖,要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起来,帮助企业家和个体发挥创造力。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提出,要坚守政府与市场边界,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企业提供及时、贴心的“隐形服务”。

“苏州有一句话:你只需要带一个包,别的全包在我身上。就像贝壳和珍珠,贝壳代表好的营商环境和好的创新环境,珍珠代表好的人才和好的企业。如果我们有好的贝壳,那么一粒微尘都可以析出美丽的珍珠。”段进军说。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常少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