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明蕾
在音乐界,没有哪个角色像指挥那样,一言一行都处于聚光灯下。如近段时间国际乐坛上的几位指挥受到媒体关注,有的一目了然事关宏旨,有的表面看属花花草草的噱头,稍加咂摸,仍不脱音乐上的职业考量。
比如指挥家雅尼克对演出服装的选择。雅尼克何许人也?正是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也是不久前在舞台上“跪服”华人钢琴家王羽佳的那位。
自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在2021年秋天从疫情中走出复演,担任指挥的雅尼克就一直在挑战传统的服装惯例,在上演的八部作品中穿着由大都会歌剧院服装组设计的醒目服装,身上的外套一会儿是蓝宝石色,一会儿又是彩色玻璃图案,在指挥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时,其衬衫从绿色到红色再到白色。因为乐团在演奏歌剧时都在乐池里,所以雅尼克认为他不断变幻的服装有助于提升观众的关注,加强乐池和舞台之间的联系,“使得演出更加一体化”。
其实歌剧表演中乐池里的乐队与舞台上的演员间缺乏沟通的现状早为指挥所感知。最近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客座指挥的法国女指挥家纳塔莉·斯图茨曼就为自己的不当言论而公开道歉。斯图茨曼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没有什么比作为一个管弦乐团的音乐家,在一个山洞的后面,不知道舞台上发生了什么更无聊。”斯图茨曼这句话是针对歌剧院新制作的歌剧《魔笛》的管弦乐团被提升到舞台上所言。舞台设计师提升乐池的举措,当然是为让观众意识到演奏者的存在。而斯图茨曼“无聊”的用词却冒犯了乐池内的演奏家,演奏家们认为乐池并非山洞,他们可在乐池中高度关注歌唱家不断变化的需求和选择,将舞台上与乐池中的艺术表现融为一体,所以根本不会感到无聊,而是感到振奋,并为自己能够支持世界上最伟大的歌剧明星而自豪。
以己度人,我猜想斯图茨曼很可能为自己未能谨言慎行而付出代价所后悔,她应该牢记指挥时刻处于聚光灯下的事实。
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李心草曾言:指挥是一门一次都输不起的职业。“输不起”三个字沉甸甸的,自是李心草的职业心声。而我理解的“输不起”,则包括了台上、台下。台上自不用说,一个手势、一个身段、一个眼神,都在向演奏员发出指令,对错成败全在瞬间,只有拿出对音乐的敬畏之心,演出前做足功课,才有资格期待观(听)众的喝彩。作为音乐表演团体中的显赫存在,指挥或可自我定位为公众人物,走下舞台,言行举止是否得有特别的讲究,亦可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