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杨佳峰通讯员高翔)“一个始终胸怀天下、紧跟国家需求、时刻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的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一定会有更多机会,会走得更加坚实。”6月2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举行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作为校友代表的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首席专家、“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勉励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要“胸怀天下,从此做起”。
吴刚回忆了自己毕业时的场景。他说,20多年前,他一毕业就选择了现在的工作单位——位于上海黄浦江边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七〇八研究所是中国舰船设计的摇篮,设计交付了我国许多船舶与海洋工程的重大装备。当时选择那里,是因为在母校就读期间,时任校长杨叔子院士所倡导的人文素质教育,倡导“家国情怀”,学校教育我们要做“爱国与创新意识兼备”的大学生。
吴刚说,毕业那年,他和许多同学一样,在就业时都积极争取前往国家重点领域,立志投身祖国建设。最终,吴刚选择了七〇八研究所,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现在,我的心中还执着着一股信念,一定要为国家的海洋装备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中华民族也一定会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吴刚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推进一直受到船只破冰能力的制约。吴刚将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和团队用近10年时间研发设计了国际领先的“雪龙2”号,填补了我国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与目前国际上新一代的极地科考破冰船相比,“雪龙2”号在极地科考破冰船中首创双向破冰和下沉式龙骨设计,首次采用智能船体和智能机舱设计,具有中国特色,也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
吴刚勉励毕业生,要用好青春财富,也要树立系统思维,紧跟国家需求、时刻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吴刚以自己亲身经历举例: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源于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建设后的发展“红利”。“离开这个大背景大环境,我想可能什么都不会有。”
吴刚表示,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幸遇到了他的授业导师张炳炎院士,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钻研极地破冰船的设计。可是那时候条件不允许,一直进展缓慢。如今国家提出需求,我们这代人才有了科技报国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养成时刻关心国家发展需求的好习惯,确保个人目标与国家战略、时代发展相契合。例如,当前提出的碳中和规划;深海、极地、太空、网络四大新疆域;未来风电、太阳能、氢能甚至核能等绿色能源的利用,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等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