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杨娟娟通讯员章晟)造血干细胞采集日撞上期末考,怎么办?19岁的肖越(化名)果断决定:救人。6月21日10时至15时,经过长达5小时采集,肖越成功捐献2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外地一名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希望。
肖越是鄂州某高校大二学生。去年,刚满18岁的他走上献血车,在献血的同时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年初,肖越接到当地红十字会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初筛配型成功,当即同意捐髓救人。
按照计划,肖越应于6月17日来汉打第一针动员剂,没想到这天恰好撞上期末考最后一个科目的考试。无法按时考试就会挂科,影响实习和毕业。与此同时,患者已进入移植舱,接受了“预处理”,免疫力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多等待一分钟,感染的风险就高一分。
生命经不起等待,肖越决定为救人“缓考”。他主动联系辅导员说明情况,并在辅导员指导下提交缓考申请。对此,学校很快给出积极回应,对肖越的善举表示支持与肯定。
6月16日下午,肖越结束当天的考试,走出考场就直奔鄂州站,赶赴武汉。此后,他每天到医院打一针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积极为捐髓做准备。
6月21日上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病房,肖越正式进入造血干细胞采集环节。
采集造血干细胞,需要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出造血干细胞,再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这时,难题出现了!由于肖越静脉血管条件不理想,医生只得考虑做颈部动脉穿刺——相比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会吃不少苦头。
同时,由于患者体重远远高于肖越体重,这意味着他需要连续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才能达到治疗所需剂量。
“生命无法重来,我不能给了患者希望之后,又将她推入深渊。”肖越坦言,没想到会出现这些意外,他不可能不害怕,但事关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
截至当日下午3时,肖越成功捐献2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5508例、湖北第58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介绍,在肖越身体恢复良好的前提下,次日将进行第二次造血干细胞采集。
如果肖越“悔捐”了会怎样?工作人员坦言,一方面,造血干细胞捐献属于自愿行为,当事人作出任何决定都应得到尊重;另一方面,在最后关头“悔捐”,客观上会将患者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从这一角度看,捐髓既是爱心,也是责任。中华骨髓库一直秉持和倡导的精神是“深思熟虑入库,义无反顾捐献”。
21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授予肖越“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奖金5000元,对他的大义之举予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