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陈龙(中)指导学生用他设计的课件
□楚天都市报记者柯称通讯员郭松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
数学,是很多高中生头疼的学科。怎样让枯燥的几何公式在脑子里活起来,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障碍,也是很多老师研究的方向。武汉水果湖高中的年轻老师陈龙,就一直在思考这一难题。记者昨悉,他设计的一套可视化教学课例,在去年底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斩获一等奖。从教刚满5年的他,也是本届比赛湖北代表队最年轻的老师。
几何题变“动画”
据了解,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由教育部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本届比赛全国参赛作品共有5641项,近400件作品入围最终的大奖赛,陈龙是入围决赛的湖北十余名老师之一。最终,陈龙的课例《与圆锥曲线相关的动点轨迹问题》夺得基础教育组课例一等奖。
昨日,陈龙用他设计的课件,给正在备考的高二学生进行了复习。楚天都市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他利用教室内的触摸大屏,给学生演示了几种动点轨迹变化题目,还请学生上台,自己动手拖动相关点,感受动点轨迹的生成过程,形成运动观。早已远离数学多年的记者,本来看得一头雾水,在陈龙的讲解下,也听懂了大致要点。
该校高二(4)班的石浩同学说,动点轨迹问题凭借书本上的静态几何图形和复杂的公式很难弄明白,通过陈老师的课件,枯燥的公式变成了直观的动态展示,好懂多了。“特别是还能自己动手,让我们觉得数学也变得有意思了起来。”石浩说,陈老师特别温和,能跟同学们打成一片,还专门建了一个数学解题QQ群,用课余时间网上指导学生。
自学3年钻研软件
陈龙今年28岁,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水果湖高中任教刚满5年。他告诉记者,参赛的这套课件,是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这个软件并不高端,我们在大学里就有基础学习,但大多数同学走上讲台后,并没有好好利用它。我深入研究发现,里面的学问非常深,可以发挥的潜力巨大。”陈龙说,当上老师前两年,基本都是跟经验丰富的老师跟班学习,在这过程中他发现,学生理解动点轨迹问题很吃力,便想试着用几何画板来进行动态展示。
为了用好“几何画板”,陈龙买了几本厚厚的教材,还加入了5个全国交流群,向经验丰富的老师求教。经过3年自学,目前他已能熟练用它来制作课件,一堂40分钟的课程,需要用3至4个小时来备课制作课件。“备课麻烦一点,但只要学生接受得快,就很有价值。”陈龙笑着说。
水果湖高中有关负责人介绍,陈龙作为一名年轻老师,能刻苦专研信息化教学手段并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很不容易,下一步将在全校推广他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