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读都市报 喧闹中守住岁月宁静
2018-02-14 08:02: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张国春在图书馆读报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希

    相伴楚天都市报21年,曾是记者的荆州市民张国春,用“多”字总结自己与都市报的缘分:多年的订报发票留存至今,多年的报纸舍不得扔掉,多次和记者一同外出采访,多次参与都市报改版建言并获奖……

    忆雅典奥运仿佛在现场

    48岁的张国春,这样介绍自己:楚天都市报资深读者。她说,读楚天都市报21年,订阅15年,全部订报发票都留着,积攒的报纸也有10多年,“舍不得扔掉或卖掉,整齐堆放在收藏室里。”
    张国春有个习惯:每天至少花半小时读楚天都市报,或在家里,或在图书馆,看到好文章、好标题,她还会或记或贴在本子上。她说:“日积月累,受益匪浅。我的言行举止受到报纸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时政新闻、体育新闻和社会新闻,一直是张国春的最爱。至今她仍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报道中,记者从前方发回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报道,文笔很好,现场感强,“让我感觉自己像在观赛一样。”

    传播正能量温暖你我心

    21年来,张国春细读了楚天都市报上很多好文章,但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多是感人至深的正能量报道,如“信义兄弟”“煎饼姐”等。
    “‘煎饼姐’守着一方煎饼摊,在武汉这座大都市中艰难求生,独自撑起一个家,不简单!”张国春说,看到楚天都市报发起的“路过的朋友,买一份煎饼”捐助活动中,“煎饼姐”汪天姣获得了如潮的温暖,她感动落泪。
    汪天姣是监利县人。张国春说:“我们是荆州老乡。女同胞当自强,我要向‘煎饼姐’学习!”
    “信义兄弟”报道虽已过去近10年,张国春仍经常和朋友聊起。“‘今生不欠来生债’,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哥哥春节前回乡给工友发工钱途中,不幸遇车祸去世,弟弟强忍悲痛替哥哥‘还债’,赶在除夕前把工钱悉数发到工友手中,确实震撼心灵!”张国春说,这样的正能量典型,这样的正能量报道,给那些不讲诚信者上了生动一课。
    这两则报道,在张国春看来,并未随时光的远去而褪色,反而越擦越亮!

    也曾当记者新闻情感浓

    与大部分铁杆读者不同的是,2002年,张国春在江汉商报做过半年记者,奔波在一个个新闻现场。因为这段经历,她对报纸、对新闻报道,有着深厚的感情。
    张国春多次向楚天都市报提供新闻线索,也与本报记者共同采访过几次,如荆州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荆州码头文化研讨会等,其中后者的相关报道还在央视播出。她还曾受邀参加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记者读者恳谈会。“这些经历,让我受益良多。”她说。
    作为楚天都市报的忠实粉丝,张国春也产生过融入其中的激情。她曾积极参加楚天都市报记者编辑招聘考试,尽管没被录取,但是,“只要努力过了,就没有遗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