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致癌”谣言 拼流量的肮脏生意
2018-04-03 21:34: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这两天,许多人的朋友圈被“咖啡致癌警告”刷屏了。起因是一篇文章写道,星巴克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而星巴克长期向公众隐瞒这一事实。该文轻松引起公众恐慌。
    原来上周,美国加州法院下达了一个判决:加州的咖啡销售者要在咖啡的标签上贴出警告,让消费者知道咖啡里含有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丙烯酰胺。但这东西还存在于各种含淀粉的烘烤食物里,比如饼干、薯片、烤肠等。
    美国癌症学会指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癌症类型的风险增加,是明确和摄入丙烯酰胺相关。”该判决自身就充满争议,如果咖啡要标记的话,那薯条、烤肠等食物就要被强制标记无数次了。
    有医生提供过一条甄别原则:如果一篇文章只告诉你某样东西有毒性,却不谈引起毒性的剂量,那么这篇文章多半是不可信的。比如有专家建议,60公斤成人每天不建议摄入60毫克以上的丙烯酰胺。而煮咖啡的丙烯酰胺平均剂量13ug/kg,即一天得喝40杯咖啡才可能摄入一定量的丙烯酰胺。
    但类似“咖啡致癌”这样充斥着标题党、假新闻和炒作气息的文章,却又一次成为爆款文章。有机构曾做过统计,2014年度被复制转载最多的微信公众号标题就是养生族最钟爱的一则补肾秘方。健康养生领域由此也成为造假的重灾区,经常有“致癌风险”“食物相克”等不实信息在朋友圈里刷屏。
    这背后隐藏着肮脏的生意经。通过断章取义、夸大编纂、无中生有等手法妖言惑众,戳中公众的情绪点,触发他们转发的冲动,让文章成为爆款,并最终将流量转化为生意。
    对于此类公众号,公众一方面要提高甄别意识,不要沦为他人的生意,被源源不断地喂养廉价的情绪;另一方面微信平台和管理者要从严处理,不要让图谋不轨的骗子活得太轻松,并败坏公众号的健康生态。传播“咖啡致癌”的公众号被封,着实罪有应得。原载于《新京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