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的乞讨根源是精神贫穷
2018-04-10 07:01: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徐汉雄

    近日,丽江街头出现一红衣女子,以“本人美貌如花,所以不想上班,在此乞讨”的理由乞讨,突然成了“丽江网红”。(据4月8日《春城晚报》)

    不少市民说,见到过“出门旅游遭遇偷窃事件”乞讨求助的,但这样的理由还是第一次见。据报道,女子因在丽江发展不顺,做过餐厅服务员、销售员,最后都被辞退,想以这种方式引起大家注意。说明她乞讨的目的不在钱,在于获取关注度。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奇葩乞讨并不少见,上海地铁曾有女子上演“穿越”乞讨:“奴家本是清源村人士,身无长物,求盘缠回乡。”还有打扮成财神爷上街要钱的。无论这类人员是真行乞,还是假乞讨之名博眼球,反映出的都是精神上的贫困,带给社会的只有负面观感与情绪,任何施舍也不能让这类人真正摆脱困境。即便乞讨者依靠他人的爱心过上了宽裕的生活,能在老家盖房买车,依然是心穷与精神贫困,因为缺乏自强自尊的人生信仰,又怎能过好这一生。
    网络时代,给一些想出名的人提供了炒作的捷径,因为快速与广泛的传播,能让一些奇葩行为有了扩大影响的可乘之机。但网红绝对不是不劳而获的资本,关注度也不等于眼球经济。拿走红的“犀利哥”来说,虽然在短时间内,他的知名度带来了高人气,但这网络虚幻的“流量”并没能给他的人生变现。因为他本质上是一名精神病患者,无论商家如何煞费苦心包装,他虚弱的内涵承载不起那些商业外延,他参与代言的项目“统统都失败”。病态的“网红经济”不可能持久,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切自有公论,商家可以如蝇逐腥,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
    无论是通过乞讨还是其他方式想吸引关注,须知在社会上生存最终还是靠实力,惟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才能改变人生的命运。即便美貌如花,还是想办法好好干事创业吧,乞讨只会让花容失色,美貌与人格都将因此一文不值。

  声音
    网友“幽岭”:肢体健全不愿劳动,上街乞讨还哪来“美”可言?
    网友“铁锤”:一切为了博眼球,这里面或许有人背后策划。给她一个冷眼足矣。
绘图/刘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