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大学生用行动为“孝”字做注解
2018-04-12 07:03: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揭明玥通讯员韦媛媛何奇曾格)虽然妈妈是一名聋哑脑瘫残疾人,但他依旧每周定期跟妈妈打电话“聊天”。直到最近被评为“洪山好人”,熊建明的故事才在校园里传播开来。“马上五一了,准备给妈妈买几件夏装,再买些她爱吃的零食,回去看看她。”昨日,熊建明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说。
    23岁的熊建明是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家住随州市随县均川镇药山村。妈妈是一名聋哑人,且生活无法自理,凡事都需爸爸照顾。懂事的他从五六岁起便开始学着照顾妈妈,教她穿衣、吃饭、洗漱等。由于妈妈双腿行动不便,熊建明还成了妈妈的“小拐杖”。“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我也会羡慕,但我觉得照顾妈妈更重要。”熊建明说。
    值得庆幸的是,熊建明上小学不久后,妈妈生活渐渐能自理了,只是双腿仍走不了远路。几年后,为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一直务农的父亲开始学着种蘑菇。熊建明从12岁起,就成了爸爸的小帮手。他和爸爸一起走20多公里的山路去砍栗树,然后带回家粉碎,放一段时间经过发酵,再添加一些配料做成袋料香菇。“袋料高温消毒需要三天三夜不灭火,都是我和爸爸轮流看守。正值酷暑,坐在火堆旁,中暑了不知多少次。”熊建明回忆,10多年来,每年夏天,他都会和爸爸一起种蘑菇。农忙时,他也会帮着收稻谷、插秧。
    2014年11月,爸爸突发脑溢血去世。悲痛过后,熊建明代替爸爸接过了照顾妈妈的重任。他一边读书,一边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次年,经当地政府协调,妈妈进了镇上的福利院。课业再忙,熊建明还是会隔几天做点好吃的菜,给妈妈送去;陪她说说话,给她揉揉肩。“虽然妈妈是聋哑人,但每次我跟她汇报学习,她就像能听懂一样,总是笑。”谈起妈妈,熊建明很开心。
    2年前,熊建明来武汉上大学,妈妈是他最放心不下的。即便妈妈听不见,也说不了话,他每周都会和妈妈打电话,并向福利院的叔叔阿姨问问妈妈的近况;假期稍长一点,他都会辗转回乡看妈妈。“大学学费是贷款的,生活费都是靠学校和政府的奖助学金,以及周末兼职赚来的。”熊建明说,大学毕业后,希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尽早把妈妈接到身边照顾。
    其班导徐庆芳介绍,熊建明专业成绩名列前茅,为人也很热心,被评为“洪山好人”时,其获奖词是“步步履孝的行路人”,形容得非常形象。他多舛的命运既是苦难,也是一笔人生财富。他对父母的孝心之举,令人感动,值得所有大学生学习。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