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平
人傻、钱多、速来!
这样的表述,切合中超挥金如土的那些日子。自去年起,随着中超外援、U23等一系列新政的出台,中超的持续高投入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而这只是开始。
为严格控制球员过高的薪酬,中国足协即将出台史上最重量级限薪令,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年夏天二次转会前,这一新政就将出炉。目前,包括武汉卓尔在内的所有中超中甲俱乐部已集体讨论了这一限薪方案。按初步讨论的方案,到2021年,所有中超中甲一线队球员的薪酬不能超过俱乐部总收入的75%!
年薪千万并不少见
1000万元是什么概念?放在中超元年的2004年,这是一支中超球队全年开支,即使放在当下,这些钱也可以养活一支中乙球队,不过在中超,这只是郑智、郜林等本土球员的年薪,还不包括他们的其他收入,而这部分收入也不是一笔小数字。
当然,与目前混迹于中超的大牌外援相比,本土球员以人民币计价的千万年薪也会相形见绌。2017年,西班牙《马卡报》曾披露了世界足坛薪资榜,在前10名球员中,竟然有5人来自中超赛场,他们是新赛季前已与上海申花解约的特维斯,其年薪达到了3800万欧元,压倒内马尔,贵为世界第二。除特维斯外,效力于上海上港的奥斯卡、胡尔克,华夏幸福队的拉维奇,年薪都超过了2000万欧元,山东鲁能队的佩莱,年薪也达到1500万欧元。
如果说大牌外援还算物有所值,一些本土球员的身价则显出过多的泡沬。“球踢得不像粮食,钱拿得这么多?!”本地一位资深球迷也对此表达了不满。
三年为限意在纠偏
在中超,各家俱乐部对教练和球员转会费及薪酬开支居高不下,而且因竞争的压力,他们只能继续保持高投入。如此畸形的运营模式既不可能长久,也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在此背景下,中国足协才从去年起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新政,即将出炉的限薪令也意在进一步纠偏。
目前,这一限薪令已在上周进行的中超中甲俱乐部财务工作会上进行了讨论。按初步议定的方案,每个俱乐部每年支付一线球员(不含预备队)的薪酬类支出,不得超过俱乐部收入的75%,违者将认为是不符合财务监管要求。不过,这75%的比例尚未最终拍板,足协还将继续征求意见,但限薪基本已成定局。
为避免新政来得太猛,对联赛产生负面效应,加之许多俱乐部与高价外援的签约期较长,所以中国足协将实施的期限定在了3年后,即2021年,以使得这一新政得以平稳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