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外地震5秒钟就能监测到
2018-05-11 07:05: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张吉晴 通讯员宋亮)百公里外的地震能在5秒钟内监测到,风吹楼动或是异物震动也能及时感应。5月10日,武汉市东西湖区“防震减灾智能示范社区现场观摩会”在径河街民田社区举办,标志着我省首个“防震减灾智能示范社区”正式建成投用。
    昨日,记者来到东西湖区径河街民田社区,这是一个还建小区。小区楼高33层,从外观上看和普通社区无异,不过在一楼设置有社区应急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柜子里除了氧气面罩外,还有应急灯、手动呼叫器、绝缘靴、安全带灯等应急设备。
    防震“法宝”当然不止如此。“小区内的两栋楼,分别在地下一层和32层设置有强震一体化监测点,监测仪器能够捕捉到200公里内3级以上地震的震感。”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江介绍。
    社区内的一间小房间里,放置着防震减灾智能监测仪的“大脑”。这里是监测中心,“一旦接收到地震信息,只需要5秒监测中心就能完成数据计算,赢得20秒的‘生死时速’时间。”原来,地震的震感周期是按照每秒3至4公里的速度向周边辐射,而100公里以外的地震震感需要25秒左右才抵达民田社区,监测中心只需要5秒就能提前监测。“国家地震预警网络预计在2020年建成,我们的监测中心数据可以无缝对接,届时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地震,民田社区的居民就能第一时间获悉情况。”
    据介绍,监测仪器十分灵敏,在3米外轻轻跺脚,显示屏上的数值就会产生变化,能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测地震灾害、监测居民房屋结构健康,同时可对地震后房屋摧毁程度进行科学评估。由于武汉并不是地震高发地带,但是周边地区地震震感的辐射周期会影响到楼体的结构性,日积月累会形成楼体损伤,因此在科学评估后,可以提前预防。
    除了防震,社区由单一减灾开始向综合减灾发展。“不论是有大风刮过还是异物震动,监测中心都会接收到信息,并分析具体原因,从而及时通知住户。”杨江告诉记者,目前高层建筑的高空抛物以及楼体沉降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监测仪能够根据高空坠落物体的数值模拟出在哪个时间段、哪个楼层间形成的抛物。”而对于楼体沉降,监测仪会根据楼体的数值变化分析目前楼体所存在的危险性,通知居民提高警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