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近日,山西临猗县政府称多个电商利用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且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这则声明,牵出一位“滞销大爷”。网友发现,多个电商以农产品滞销为由头售卖商品,采用的是同一位老大爷的照片,讲述的”滞销故事“虚构夸大,甚至用不当手段忽悠当地政府提供加盖公章的材料。
利用电商平台帮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本来是个好事。但是,既然走市场路线,就应该尊重规律,适应需求。放低姿态,博取同情的悲情营销,一旦玩过了头,失去了真实的底色,反而会弄巧成拙。“滞销大爷”被扒出后,许多人感到伤心失望。
随意编造故事,发布不实信息,分明是以假充真;刻意突出“丑”的特点,给买家发残次品,典型地以次充好;滥用、冒用大爷的照片,涉嫌侵犯肖像权;损害农产品品牌形象,造成价格不合理波动……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无论是平台还是监管部门,都应对不良商家严肃追责,依法查处,加强监管。
同时,大型电商平台应为特色农产品销售多出一份力,发挥技术优势,帮助农民们学习市场规律,了解市场需求,与地方政府积极合作,从源头开始找准方向,精准对接,既能尽量减少滞销隐患,也有助于形成品牌效应,让山寨的、骗人的滥情营销失去生存的土壤。让农户种得安心,平台卖得顺畅,消费者买得实惠,助农爱心得以安放。这样,“滞销大爷”才能彻底展开愁眉,电商才能真正成为农产品销售的“神队友”。
声音
《钱江晚报》:同情之心最值得珍惜呵护,一旦纯洁的善心被愚弄,可以想象将会留下怎样的心理阴影。
澎湃新闻网:滥用“悲情营销”,也是过度消耗资源,最后爱心和物质资源都会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