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通讯员李蓓
人物档案
胡轶,1978年10月生,武汉人。现任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呼吸内镜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武汉医学会理事,武汉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总干事。
40岁就管理一个有着150名医护人员的科室,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胡轶笑道:“应该是机遇好吧。”
胡轶所说的机遇,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是科技的发展与眼界的拓宽。“跟长辈们相比,我们拥有的方方面面都太棒了,必须加倍珍惜。”他说。
为了稳定选择学医
胡轶生于武汉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上班的地方很远,所以我小时候跟爷爷住在徐东。”胡轶说。上世纪80年代,徐东比较荒凉,满眼都是平房。
1986年左右,爷爷开始给商场组装自行车。“爷爷修车很厉害。在那之前,大家没有市场经济意识,他只是义务帮人修修车,直到接了这份工作,才真正靠手艺挣钱。那几年,一到周末,全家老小齐上阵,大人们组装自行车,小孩子帮忙递螺丝、扳手什么的。”胡轶回忆。从此,家里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胡轶上学后,成绩一直不错。“父母想让我学医,他们觉得当医生工作稳定。”胡轶说。当时人们的思想普遍比较保守,“找个稳定工作”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胡轶学医后,家人支持他不断深造。他在武汉大学读完本科,又到华中科技大学读研。2002年,他进入武汉市中心医院,成为一名呼吸科医生。“现在想起来,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迎来了经济、科技的飞跃式发展,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让他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好时代要加倍努力
“我们这代人,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胡轶感慨道。从参加工作起,他明显感到,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资讯的爆发式发展,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手段,我们分分钟就能了解到。我们还可以与国外优质医疗机构合作,与优秀专家面对面交流。很多新技术,我们和国外同时在使用。”胡轶说。现在,中国医生与国外同行交流切磋,是平等而不是仰视,我们很多方面甚至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除了这些,思想解放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胡轶介绍,他所在的科室,医生的平均年龄不到35岁,大家都很活跃,经常有好点子冒出来。他说:“拥有这样的平台,是莫大的幸运,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