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5月25日,尤伯杯半决赛,国羽2:3不敌东道主泰国队,中国队34年来首次未进决赛,三场单打1分未得,这彻底暴露了从2012年李雪芮伦敦奥运会女单夺冠后,国羽女单存在近6年的痼疾。如果国羽女单选材和培养体系不进行彻底的改革,队伍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新的振兴希望。
三次被冲击输得太彻底
陈雨菲是这次尤伯杯队里确定的一单,她不仅在八强战1:2不敌丹麦的丢分,还在半决赛第一场比赛中输给泰国一姐因达农。随后国羽二单高昉洁1:2不敌金达汶,就是直接输在经验上。李雪芮最后时刻输球,也是无奈。现在世界女单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李雪芮最终没能守住最后这条线也是因为对手冲击力太强所致。
女单选材体系值得反思
选材高大化、以四方球、控制球为主,这是10多年前张宁、谢杏芳时代国羽女单横扫世界的法宝。后来王适娴、王仪涵、李雪芮等人,也基本是秉承这样的选材体系延续下来。
但是世界变化太快,后伦敦时代国羽靠李雪芮支撑局面,但因达农、马林等国外高手涌现。随后中国台北的戴资颖,日本的跑不死类型山口茜、奥原希望等也成长起来。
按照这些年国羽女单的选材思路,像奥原希望、山口茜这样的球员,光看身高就会直接被排除在外。这次国羽尤杯遭遇34年来的最大惨败,再次直接暴露了我们女单环节从培养体系上就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果国羽女单不就此痛定思痛,进行大的改革,要想迅速恢复世界霸主地位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