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张执浩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
27日,著名诗人张执浩的诗集《高原上的野花》诗歌分享会在湖北大学图书馆举行。张执浩与他几十年创作途中相遇的朋友们——评论家刘川鄂、作家李修文、诗人余秀华、余笑忠、剑男、川上、沉河、槐树、艾先、谈骁、林东林畅谈诗歌与人生。很多人评价张执浩近些年的诗歌越来越简约,张执浩形容这是“年过半百后,生活的真相一一水落石出,诗歌也就越来越清水洗尘了”。
天天怀才不遇不是诗人
张执浩现为《汉诗》执行主编,著有《苦于赞美》《动物之心》《撞身取暖》等多部诗集,曾获中国年度诗歌奖、人民文学奖、十月年度诗歌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等奖项,《高原上的野花》是他最新诗歌选集,收录其1990-2017年创作的诗歌,从中可以看出张执浩创作的明显变化。
从2013年起,张执浩提出“目击成诗,脱口而出”的创作观念,在27日的诗歌分享会上,一位湖大学子就此向张执浩发问,怎样才能目击成诗呢?
张执浩说,他不喜欢拿腔拿调的诗,不主张搞题材写作、计划写作。“就像当一个人被开水烫了,大呼一声,好疼啊!我希望写作是自然而然的,心里的东西满了,不得不写出来,而过滤掉那些虚伪的和矫饰的东西。”要能目击成诗,张执浩提倡“主动生活、被动写作”,认为诗歌是可以在寻常生活中发生的。“天天怀才不遇、疯疯癫癫的不是诗人,诗人一定有着正常的温度。”张执浩说,“用心生活,诗歌会来主动找你。就像你听到一只鸟在鸣叫,只要你静静聆听,它迟早会叫出你的名字。”《白芝麻,黑芝麻》《你把淘米水倒哪儿去了》《中午吃什么》《秋葵》……翻开张执浩的诗集,不乏充满烟火气的诗名。留着艺术气息大胡子的张执浩热爱生活,爱下厨。他的妻子曾赴外地读博,他为读高中的女儿送了三年饭,他把这也写进了诗中。
从凝望生活中塑造美
作为湖北诗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张执浩的生活和写作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北诗坛的气韵。他执行主编的《汉诗》提携了不少诗坛新人。在诗歌分享会上,80后诗人谈骁说,11年前,爱好写作的他曾在张执浩的博客上留言了一首小诗请他指导,没想到张执浩不仅仔细阅读,还把他的诗歌推荐给诗歌杂志编辑。谈骁就这样被张执浩带入了湖北诗歌现场。
著名编剧、武汉市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与张执浩交往20多年,他说在张执浩的诗作中读不到愤怒的呐喊,他是在对生活的深情凝望里,在对命运的顺从里,塑造着自己的诗歌美学。李修文甚至坦言,在自己写作和生活遇到瓶颈的时候,张执浩的生活态度、写作态度给了他很大启发,“甚至可以说把我拉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