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网游日”是一个好主意
2018-06-04 07:12: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7位院士给孩子们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5月31日,他们在《中国科学报》官方微博上联名倡议在儿童节当天营造“无网游日”,并提出网游实名制、分级制、限制网游广告、家人多陪伴孩子等多条建议。
    院士们这么做,是因为受到一件事情的触动。江苏一供电公司结对帮扶某地留守儿童,志愿者集资为孩子们购买了学习用品,没想到却收到一名留守儿童的纸条,直言“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某款网游)的手机……”这让院士们深感担忧。
    留守儿童向志愿者要手机,其实不用过度解读。这或许表明,留守儿童只是想和其他孩子一样,体验打游戏的快乐,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多数网游本身谈不上好坏,关键还在于怎么看待,以及对游戏时间的把握。
    虽说设立“无网游日”只是一个形式,但这确实能够给游戏公司、家长和孩子一个提醒,注意过度沉溺网游的害处。这就像无烟日、无车日一样,更多是对健康、绿色生活的一种倡导。这能够鼓励人们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期上映的电影《头号玩家》就谈到了这个问题。电影虚构了一种未来,所有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被游戏所蛊惑,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影片末尾,赢得了游戏竞赛的主角宣布,每周二、周四将关闭服务器,因为“大家需要把更多时间放在现实世界”,“现实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虽说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反映了当下人们对游戏掌控生活的一种担忧。如果没有适当的外界干预,很难会有自觉性去警惕游戏这种舒适的陷阱。
    一方面,网游公司要控制自己的逐利冲动,在这一天自觉关闭服务器,否则就算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也还是会有“漏网之鱼”。另一方面,家长要作出表率,至少在这一天不玩网游和手机,主动陪伴孩子。
    提倡设立“无网游日”,并不是为了压制人们正常的娱乐与生活需求,而更多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是在倡导更加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原载于《钱江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