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十年辗转 绝壁支教者回归公益
2018-06-19 07:06: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包唐韬对民族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很感兴趣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艳

    10年前的夏天,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毕业刚一年的包唐韬,辞职只身前往地震灾区四川汉源,在不通车、不通电的绝壁彝族山寨古路村小学当志愿者,成了无分文报酬的“孩子王”。在他的努力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古路村小学通了电,并成为长期支教的帮扶点。本报多次报道包唐韬“绝壁支教”的义举,让他获得诸多荣誉:“湖北省新闻人物”“武汉市道德模范”“武汉市十佳志愿者”“湖北省抗震救灾志愿者”等。
    10年之后,楚天都市报记者回访了包唐韬。

  那些孩子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今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年。当年一身孤勇去汉源支教的包唐韬,因故未能前往那里。“但在去年10月底,我就作为I Do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去调查了古路小学当年的资助现状。”包唐韬解释,“其实在我离开那里之后,每隔一两年都会再去一次,不少人都还有联系。”
    在调查中,一直牵挂着那片土地、那座学校的他欣慰发现,当年他教过的54个孩子,对他的感激犹在。他们大部分坚持到了初中毕业,年纪最小的孩子如今上初三。毕业生们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本地找到不错的工作,“都比他们父辈拥有了更多成长和发展的可能。”
    当年来过湖北的“成熟大男孩”兰豹,毕业后进了当地治安队,还开起了农家乐。包唐韬还遇到了当年上过《鲁豫有约》的班长庆志海,“小伙子娶了他的小学妹边仕花。”巧的是,他自己也在筹备婚事,也将迎来人生的一次圆满。
    曾经的孩子王,谈到当年弟子更是如数家珍:一直坚持求学的女孩申志燕,去年成为古路建村300年第一个本科大学生;当年三年级的几位学霸庆晓燕、庆晓琼、兰建红,都在今年参加高考,愿她们梦想成真……
    他感慨虽有遗憾,但更多欣慰,“他们都不负大家的期望,十年后,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期待再回到湖北做公益

    2010年,包唐韬结束支教生活,下山回到武汉。其后几年间,他大多数时间在武汉,继续从事广告创意类工作,并保持着工作大半年就辞职旅行一段时间的状态。
    期间,他于2013年和朋友众筹开过书店。2015年下半年,他到北京一家公司做民族手工艺保护的工作。去年下半年时,他又得到了十年前帮助过他和古路小学孩子们的I Do基金会的邀请。“当年,在他们的努力下,孩子们可以下山读书,并且每个孩子只要愿意读,I Do基金会资助他们直到完成学业。”包唐韬感慨地回忆道,“这份缘分和恩情不可谓不大,我思考了很久,加上I Do基金会也会启动文化守护的项目,从公益的角度去做一些匠心传承和手艺变现,这在我看来也是颇有挑战性和乐趣的。所以,最终我选择到I Do基金会工作。”
    辗转十年,回归公益,包唐韬坦言自己很珍惜这份因果,将把公益作为他未来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去继续努力。
    包唐韬仍记得当年楚天都市报采访过他的记者,“我关注了都市报的公众号,每次推送跳出来都会有莫名的亲切感。”
    他亦感恩湖北,每到春节他都能收到来自湖北的慰问电话和慰问金,武昌区文明办也定期回访他,“出生在四川,如今在北京,但我的成长、求学在湖北,朋友也大多在湖北。荆楚是我的根。这份情意会铭记于心。未来还是更希望回来湖北,能为湖北的公益事业、社会组织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