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在家政服务公司充值上万元,结果钱还没花完,公司已经失联,更无法预约服务。昨日,武汉三鼎家政服务公司多家门店的会员担心,他们的充值款打了水漂。(据7月9日《楚天都市报》)
单次消费价格高,一次性充值办卡就能打折,充得越多单价越低,这种预付费消费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然而,这其实就是拼商家人品,风险相当大。当商家跑路,由于追回余额麻烦,诉讼成本过高,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在谈及如何规避类似风险时,常常有相关专家提醒警示,不要贪便宜,办卡前要考察经营者的信誉和经营情况等。但办卡几乎成为行业潜规则,很多商家给出的所谓“会员价”才是真正市场价,而不办卡的话,消费价格就十分高昂;况且,现在商家发卡门槛太低,且不说普通消费者要如何去透彻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就算提前知晓了风险,也缺乏有效的防范办法,因为所有店家都这样,根本没得选。
从前,当我们说起预付卡消费时,常常会使用“野蛮生长”这个词。的确,这种开店就能发卡,没有登记和资金监管,全凭商家摸良心的发展方式,只能用“野蛮”二字形容。一旦出现纠纷,尤其是商家跑路的情况,消费者光靠自我保护,自力救济,根本无法对抗这种“野蛮”。
三鼎家政这种全国连锁性企业,出现毁约现象,是相当典型的案例,相关部门应立即介入调查,重视消费者的诉求,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及时掌握企业相关信息和动向,如果涉嫌违法,要迅速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尽量帮消费者讨回公道,挽回损失。
预付卡消费如果得不到有效规范,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技术风险,这一漏洞可能成为诈骗、变相融资、谋取不当得利的手段。唯有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发卡企业门槛,建立第三方审计和资金托管制度,才能涤荡消费领域“办卡圈钱”的歪风,让诚信经营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
声音
《西安晚报》:预付卡发售并无具体明确的规定,这让不法商户有空子可钻。因此,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增加关于预付卡的内容,已是势在必行。
中国经济网:应该规定只有取得预付式消费资质的经营者,才能推行预付式消费服务,否则一律视同非法行为。
绘图/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