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父女俩迎着夕阳江泳
□楚天都市报记者乐毅实习生张阳通讯员刘江华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
昨日下午5时30分,武钢三中高一(3)班学生谷雨欣和父亲谷万刚像往常一样,从青山区建设五路江滩跃入长江,他们和10多名游泳爱好者一起,向数公里远的天兴洲长江大桥游去。“对我们父女来说,到长江游泳是一种生活习惯。特别是一到暑假,女儿就成了我最忠实的陪练。”谷万刚介绍,他每年有300多天到长江游泳,已坚持了30多年;女儿谷雨欣6岁刚学会游泳,就被他“扔”进长江试练,13岁首次横渡长江,15岁就参加了渡江节。
一年300天游长江
“我报名了今年的渡江节,女儿是我的陪练。”上岸后,谷万刚一边说,一边用清水洗掉女儿身上的泥巴,递毛巾给她擦干身体,父爱凝结在他的每个动作和眼神里。这些年来,他们一直这样游,无论寒暑。
49岁的谷万刚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用他的话说,是江水中“泡”大的一代。“没正式学过游泳,江水里泡长了自然就会游了。”谷万刚12岁时和几个同学从汉阳门下水,游到汉口三阳路附近的荒滩。但谷万刚第一次横渡长江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回家后就被担心不已的父亲一顿狠揍。“现在想起来,自己的做法真是挺危险,不值得提倡。”谷万刚说,此后他仍经常瞒着父母去长江游泳,军山大桥、阳逻大桥、天兴洲……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横渡长江的印迹。“这30多年,我几乎每天下班后都要去长江游泳。”谷万刚说,除去恶劣天气和特殊事况,他一年几乎有300多天到长江游泳。
江中看晚霞最美妙
有其父必有其女。谷万刚渡江上瘾,他也把女儿“拖下了水”。谷雨欣5岁在游泳馆学游泳,回家后谷万刚让她每次睡觉前,趴在枕头上复习划水动作。看到女儿的基本功日渐成熟,谷万刚开始了他的计划。
2008年,谷雨欣6岁时,谷万刚带女儿到江边,鼓励她下水。“第一次在长江里游泳很痛苦。”谷雨欣回忆说,她被迎面打来的江水呛咳半天,而流动的江水也不好掌握方向。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谷雨欣从开始只能在江水中游10多米,到后来能来回游1000多米。在这个过程中,她也爱上了江泳。“在江里游泳,遇到鱼儿贴着我的腿边游过,感觉非常奇妙。”谷雨欣说,最美妙的时刻是傍晚顺江水而下,在江中看晚霞。
转眼到了2015年,13岁的谷雨欣已能横渡长江,她报名参加了钢城冬泳队,准备参加第42届渡江节,但因年龄过小而作罢;2016年,谷雨欣再次报名,但渡江节因涨水而取消;到2017年,谷雨欣15岁时终于如愿以偿。
游泳没耽误练琴
这么多年在长江中的历练,也让父女俩养成了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和持之以恒的性格。“我们游泳的人绝对都有毅力,游到江中是不可能半途而废的。”谷万刚说。也许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劲头,谷雨欣在游泳的同时也没有耽误练琴和学习,她的钢琴顺利过了十级,也考上了心仪的高中。“等到女儿高三的时候,我还会让她参加渡江节。”谷万刚说,“对我们来说,渡江永远不会停止。”
最后,谷万刚还提醒其他欲效仿他们父女的家长和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他说,每次下水前,他都仔细地为女儿检查游泳圈和救生衣,指导她做热身运动。下水后,一直跟在旁边,随时关注江水的情况和女儿的状态,有时女儿游累了,他会用救生圈一点一点托着她游到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