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徐汉雄
山东潍高路有处路段,一会儿限速80公里/小时,一会儿时速限值就变成了70公里、60公里、40公里,20多分钟的路程限速值切换了7次,被称为“过山车式限速”,让不少司机无所适从。(据7月15日《大众日报》官微)
过往司机反映,道路附近有村庄、学校,限速是好事,但限速标志有时看不清,突然的限速毫无预警,很容易因超速被扣分、罚款。除了增加违章风险,也影响通行效率,增加了过往时间。
不仅是潍高路,部分高速公路限速“忽高忽低”,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道路有一个最佳通行速度,有一个效率原则,速度过高过低都不切实际,道路限速值的设置,要有一致性、稳定性。如果有变化,也应该提前告知,留有缓冲的时间,突如其来的限速,会让司机无所适从,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经常开车的司机都知道,除了限速标志,其他一些交通标志与标线,如果在设置上打破常规,也会让人措手不及。诸如左转弯道不在左边,右转弯道不在右边,等你开到路口时,才发现走错了道,想变道已来不及;以前可以通行的右转弯道,突然有了指示灯,司机按惯性在红灯时通行,就违章了……诸如此类的反常式交通标志,被司机认为是“陷阱”,很容易被误导而违章。
交警部门在设置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时,考虑到的因素或有很多,如安全因素、方便车辆掉头、提升通行效率、有利于治堵等,却没有考虑到驾驶员的通行习惯与固有认知,就跟“忽高忽低”的限速一样,让人猝不及防。交通标志的设立如果不科学,好好的道路成了违章罚款的多发地带,增加司机的心理负担与运行成本,就可以说是一个败笔。
声音
南方网:又不是赛车手的竞技场,限速值忽高忽低,甚至限速标志还“躲猫猫”,只会影响行车安全。
四川新闻网:科学设置限速值,而不能过于草率,更不能掺杂其他目的,有意无意为司机“挖坑”。
绘图/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