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祝贺
2018-07-25 07:16: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沈虹光

    夏日的祝贺是给发胜的,他终于有自己的画展了。
    我用“终于”,是因为他好像一直在忙别人的事儿,微信上时常发布信息,今天谁谁谁的个展,明天谁谁谁的个展,都那么有才华有水平,都让人赞不绝口,赶紧去欣赏吧。忙来忙去,忙到今年才轮到他自己。孜孜不倦地画了几十年,画了一大堆画,才办人生的第一次画展,所以我说是“终于”,再不办都有点不像话了。
    很多时候他不大像个画家,倒像个事务长,总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好多次在别人的画展上看见他,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事儿,反正他会热情接待,这里戴花那里签名,座位在哪里,讲话后别走,还要拍照。诸如此类。当然罗,他是水墨画院副院长,主要联络人,有些事情是该他做的。可我说他像事务长而不是副院长,是因为副院长除了干活儿,还有点地位,是个“官儿”,有点小权力。发胜给我的印象却只是干活,柴米油盐酱醋茶,鞍前马后,是服务型的。
    我是在陈少平先生家中遇到他的。画界老人大多知道陈先生,身世坎坷,心底善良,因为病痛很多,颤巍巍的走路都不方便,让人替他担心。可是一旦他拿起画笔就有如神助,枯瘦的小手也不颤抖了,刷刷刷左一下右一下,一幅画儿就出来了,而且,色彩那么漂亮。你只能赞叹人的奇妙,受过那么多的苦,怎么还能用这样天真烂漫的眼睛看世界,这样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我看到李发胜时,他正在照顾陈先生,帮陈先生做事,包括处理家中一些琐屑的麻烦。他赞美陈先生的画,说如何如何好,还怂恿陈先生当场作画,让陈先生非常开心。陈先生没有地位,没有金钱,只有浪漫的精神和病歪歪的身体。那天吃饭就是发胜搀扶着陈先生出门的。当时我暗暗为陈先生庆幸,幸亏有这么个学生。陈先生的后事也是他料理的。还来告诉我送行的日子,问我能不能去。我对李发胜先生的认识,不是来自他的画作,而是来自他对一个籍籍无名的画家的服务。
    在微信中,我常常看到他赞美同行的作品,好像要带着人们欣赏,生怕人们忽略了这些作品的美妙。今年三月中旬,他在微信上发了几幅画作,是闽南大砟岛海边风情,扎着头巾戴着红花的惠安女。恰巧我刚去了闽南,到了海边的大砟岛,我告诉他这些画儿让我感到亲切。他说这是原湖北美院女画家韦江琼的作品,年轻时韦就被称为美院国画专业的才女,与另几位画家在昙华林有画室。还是孩子的他常来看画,画家们也会给他讲一讲。女画家后来被闽南海岛的魅力吸引而举家南迁。现在女画家去世了,他发几幅画追思纪念。这个细节与他照顾陈少平,与他赞美同行一样,发乎自然,很真挚。这种自然和真挚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观看他的作品,就是分享他的感受,会有一些获得。精神的获得,哪怕一点点,都是有意义的。
    发胜的画展,似乎要说一说他的作品,可是我不能说,在画家面前我不敢说,怕画家们笑话。到这里就是祝贺,祝贺发胜的首次个人画展开幕。我为他高兴。他的画作很亲民,有一种大家都能体会的人生况味。相信观众都能接受,都会喜欢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