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 实习生马子文王彬玉
拨通周军的电话,他正在溇水江坪河项目部忙碌着。这个水电工程位于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在大山深处,周军说,“我们搞水电的,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呆在城里。”从1988年进入葛洲坝集团,到现在成为葛洲坝二公司江坪河引水发电项目部钢筋加工厂厂长,周军用30年时间,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全国技术能手”的蜕变。
周军1988年进入葛洲坝集团工作,爱琢磨是他的特点。他总是观察别人是如何操作,再加上自己琢磨的心得,探索出自己的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周军虚心向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常常别人都去吃饭或者下班娱乐去了,他还在反复研究图纸和施工方案。
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周军深感知识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不足。走进他的房间,书架上摆满了工具书和资料,《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钢筋工艺学》《全面质量管理》……书籍种类繁多,很多都是大学教材。
2015年,“周军创新工作室”被湖北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有了工作室作为平台,周军组织技术、技能业务骨干成立技术攻关“突击队”,解决施工难题20余项。大力推广应用新机具、新工艺、新材料,革新机械设备10余台套,节约钢材190余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钢筋制安工艺、浇筑振捣工艺的水平,确保了工程质量。
在周军创新工作室,他更好地把自己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悉心传授,为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年轻技术工人:他的徒弟中,木工黄书勤获得“电力行业技术能手”;钢筋工金仕卫在湖北省技能状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并被评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杨卫森撰写的《三百米世界级高拱坝施工技术》获全国电力行业金奖,《大坝横缝橡胶止水卷筒支架》获国家专利。
这次作为一线产业工人代表出席即将召开的省工会十三大,周军备感振奋,他说,要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做好“传帮带”,影响、带动更多工友不断提升技能素质,用自己勤劳灵巧的双手创造更优秀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