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徐蔚通讯员蓝彬鑫)从“去杠杆”到“调结构”,实体企业是否改善了自身融资情况,融资成本是升还是降?近日,记者跟随浙商银行的调研团先后走进三环集团、武汉市市政集团、九州通医药和佰钧成科技等武汉优质实体企业,发现浙商银行通过池化融资平台、应收款链平台和易企银平台(简称“三大平台”)等创新金融工具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降杠杆。
浙商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池化融资平台(涌金票据池、出口池和资产池)就像银行给企业建了一个“池子”,企业可以把报表上难盘活的资产灵活转化成随时可以使用的银行融资产品,同时还可以把银行授信也放到池子里,使“池子”蓄水量更足。应收款链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把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转化为数字化资产,“点石成金”激活应收款,用来支付、转让给上下游,也可以向银行融资,减少新的负债进而稳定杠杆率。易企银平台是一个现金管理平台,可以更好地盘活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用管家式服务降低产业链整体成本。
池化融资平台的设计,找准了各类企业的资金融通痛点。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之一、上市公司九州通通过池化融资平台项下“超短贷”滚动融资近8亿元,充分盘活自身的未用授信,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仅半年节约利息支出150万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12月末,浙商银行“三大平台”共服务实体企业超1.7万户,帮助企业节省利息支出超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