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医药箱
2018-08-23 07:16: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罗慧莉

    父母家的书柜顶上,摆放着一只方方正正的医药箱。
    它,牛皮制成。棕红色的箱体,帆布肩带,身上有一个白底红十字标记,分外醒目。箱盖上有一拉柄,打开箱盖,蓝布衬里,内部被隔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格子。这只医药箱,身上有深深的划痕,皮子磨损得厉害,一看就知道有一些年头了。关于它,有一个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河北唐山发生了大地震。父亲是一名军医,他接到命令:火速随医疗队去唐山抗震救灾!同年同月,我妹妹出生,父亲只匆匆看了一眼,二话不说,背起医药箱立即启程。
    整整一个月,父亲背着这只医药箱,行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它陪着父亲度过了一个个紧张的日日夜夜。最终,崭新的医药箱磨损得不成样,身上无数的划痕记载下了那年那月发生的事……
    在我童年,这个真实的故事,常常被母亲提起。在我的眼里,这只医药箱显得神圣——它是抗震救灾的功臣。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耐不住心中的好奇,踩上凳子取下了它。打开后,我傻眼了,空空如也!“失望了吧?!它呀,现在就只是个摆设!”母亲瞥了父亲一眼,没好气地说。
    我非常理解母亲说这话时的怨气。妹妹体质弱,受点儿凉就会感冒,经常眼泪鼻涕一大把。我调皮好动,身上擦破皮出点血是家常便饭。母亲一而再再而三让父亲在药箱里备点常用药,可父亲丝毫不理会。“人体有一定的自愈力。发烧、感冒、咳嗽等这些症状,可以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积极工作,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些小毛小病,与其用药物控制,还不如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让自然治愈力发挥最大的作用。”父亲的一套套医学大道理说得振振有辞。母亲说不过他,也就作罢。
    时间如梭,直至我结婚成家,这只医药箱就一直束之高阁。
    这一日,我去看望父母。一进门,惊奇地发现,这只医药箱移动了地方,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我走过去,打开箱盖,眼前顿觉热闹:红药水、碘酒、创可贴、脱脂棉、绷带、血压计、听筒、常用药片、急救药片……它们各就各位,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母亲走了过来,递给我一杯水,笑着说:“我当年的愿望如今终于实现了。看看这些药,感冒类、止咳类、外伤类、烫伤类……够齐全吧?唉,年纪大了,身体零件不行了。瞧你爸,在报上剪篇文章,也会把手弄伤。”“唉,老了,不中用了,手抖喽!”父亲摇了摇头,一脸无奈。”
    听着父母的话,看着眼前的药箱,我的心一酸,眼泪在打转,我借口洗手跑到了卫生间……
绘图/刘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