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江旺明
孙子背着书包,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地上幼儿园,后面紧紧跟着护送的妻子。过马路时,妻子怕不安全,将孙子一把抱起。看到这一幕,我便觉得孙子太幸福了。
我的童年处在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我的幼儿园在田间地头。母亲在田间干活,我在田间地头抓土块、捡石头、捉蚂蚁等,困了就睡地沟,渴了就喝溪流。我的幼儿园在房前屋后。父母干活去了,我在房前屋后与小伙伴一起抓石子儿、钓青蛙、捉蜻蜓、戳蜂窝。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用竹篙戳土蜂窝,我头额上被土蜂蜇了几口,肿了几个丸子大的包……
儿子1982年出生。当时我和妻子都是村办小学教师。村里没有幼儿园,儿子上的是我们学校的学前班,跟其他孩子一起在一年级教室后面坐着,就像鸡舍内的一群小鸭隔在后面不敢入鸡群一样。学前班由一年级教师兼职,没有课本,也没有玩具,就教孩子读写简单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孩子们乏味没趣了,兼职教师就带孩子在外面做“老鼠钻风箱”“丢手帕”“抢羊”等游戏……
儿子的学前班,比不上当今的幼儿园,但比我强得多。
孙子出生于2013年,满3岁时就近上了幼儿园。他的衣物多多,光鞋子“赤黄红绿青蓝紫”都有,摆成一行像一根长长的五色带。幼儿园有开水喝,中午、下午还发零食吃。儿子儿媳在武汉工作,好水果、好奶粉源源不断地往家中“快递”。幼儿园里,老师教孙子唱歌跳舞,习字学画,读书背诗。暑假里,儿子儿媳将孙子接到武汉上少儿绘画培训班。
孙子读完了大班,会背30多首唐诗,会写简单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声母,会算10以内加减法,会唱歌跳舞。孙子热爱动物植物,家里为他养了只小鸭,他每天拿青菜给小鸭吃。在我的指导下,孙子还在阳台花盆种了一棵西瓜,结果了,他每天都要看看那西瓜,还学会了给西瓜浇水。最让我欣喜的是,孙子渐渐懂事了、有礼貌了。前不久,他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三句话:“奶奶回家我倒水,妈妈出门我提包,爷爷午睡我不吵。”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我家三代的学前教育一代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