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中的姚俊
楚天都市报记者卢成汉 通讯员方蓓周玉琴 实习生罗哲
一块广告牌,发布收益一年几十万元,甚至百余万元,背后牵扯着多方利益。要想拆除,无异于虎口夺食。今年38岁的汉阳城管广告中队长姚俊,干了这个工作5年,拆除千余块违建广告牌,却几乎没有被投诉过。提及这一业内“战绩”,他昨日只说,执法者若站在对方立场去拆广告牌,就会得到理解与配合。
黄金地段拿下“硬骨头”
汉江一桥桥头有座地标建筑——长江广场大楼,这里车水马龙,被广告发布者视为黄金地段。2016年底,该楼楼顶一块560平方米的广告牌列入拆除对象。
姚俊第一次上门,就吃了广告公司的闭门羹。他没有打退堂鼓,终于在第五次见到了广告公司的老板,对方甩脸色“你先把别人的牌子拆了,再找我谈。”
半年后,该公司老板翻看姚俊递来的一本拆违纪录,这才同意“割肉”。但此事却一波三拆,长江广场上有320户居民却不干了。原来,该广告公司租赁楼顶时承诺帮居民交物业费,还给每户数千元分红。姚俊嘴巴说干无济于事,有些居民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
不久,一场由社区、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与城管等四方参与的专题联席会召开,解开了居民心结。去年7月,这个广告牌终于被拆除。
缓拆2月节省50万赔偿金
汉阳钟家村一家通讯公司楼顶上有一块300多平方米的巨幅广告,按规应当拆除。“你们要是马上拆,我们公司因毁约需承担50万元赔偿。”2016年10月姚俊上门时,该广告公司老板说他们与客户的合约还有2个月到期,能否缓拆?
汉阳城管委经过集体研讨,决定给广告公司2个月的过渡期。当年12月底,该广告公司主动邀请姚俊,帮助拆除广告牌。昨日,公司老板刘明(化名)告诉记者,城管能帮他们减少巨额损失,他们一定会信守诚诺。“我们要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尽可能排忧解难,这样才会得到对方的理解与配合。”姚俊说,这样做才能体现城管服务的执法理念。
拆除扰民招牌反被投诉
他5年来拆除千余块违建广告牌,唯一一次被一家企业投诉到武汉市纪委,起因缘于一块4平方米的小广告牌。
2016年3月,汉阳龙阳大道正在扩建中。一家在巷子里的家具厂为提高知名度,偷偷在巷子口的大道人行道上,安装了一个1米宽、4米高的广告牌,让原本仅2米宽的人行道变得更加拥挤。姚俊找到家具厂经理,要求拆除。“你们要敢拆招牌,我马上投诉你。”家具厂经理说。
姚俊不为所动,当面下达整改通知,限令企业自拆。但家具厂在规定的时间,并未拆掉招牌。一周后,姚俊带队,强制将扰民的招牌拆除。该区纪委工作人员接到家具厂的投诉后,前来现场调查。姚俊展示了现场执法的视频资料,最终,确认家具厂投诉不实。
“虽然遭到了投诉,但是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委屈。”姚俊说他内心很坦然,“因为我为周边的居民办了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