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瑾
八年前与舒晋瑜相识,我们一见如故。八年后,她将一部沉甸甸的书稿交付我和方舟编辑,令我惊讶于她温婉清秀的外表下,蕴藏着怎样坚韧强悍的力量,不然,她不可能以二十年的黄金时间,去完成一件前所未有的工程——追踪采访九届茅奖获奖作家和历届评委,将《深度对话茅奖作家》这样一部独特的“茅奖史”呈现于世人面前。
茅盾文学奖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四年一评,每届评出五部长篇小说,虽不乏争议,但不能否认,这些获奖作家、作品共同构筑了当代长篇小说的艺术殿堂。晋瑜的茅奖史以她和31位茅奖作家、9位茅奖评委的深度对话为主体,并收录历届茅奖评委会名单、获奖篇目、受访作家简介和采访手记,堪称最完备的茅奖文献档案。在晋瑜专业而不失亲和的访问下,茅奖作家们将自己创作的秘密、经验和心声和盘托出,评委们也道出许多不为人知的评奖故事,这使晋瑜的茅奖史具有深挖灵魂、深挖历史的解密性。同时,女性的温婉智慧如涓涓细流氤氲全书,让晋瑜和作家们的对话别具温柔调性,和风细雨般化入读者心中。
这本书的文献价值、文学价值、研究价值和阅读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对研究者,它是一部填补空白的茅奖史;对写作者,它是一部极富实操性的写作宝典,写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作家如何做人、如何写人、如何写好故事、如何运用语言、如何深入生活等等,都可从31位茅奖作家的经验之谈中得到启发或解答;对普通读者,它提供了一份可靠的阅读书单,更打开了一条走进作家内心,走进文学内部的通道,它也是一本教读者如何品读好书、如何欣赏文学的阅读教材。
例如,晋瑜问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年逾古稀的宗璞先生:“是什么在支持您写下去的?”宗璞先生回答说:“为什么写小说?不写对不起身边凝固的历史。为什么写散文?不写对不起胸中的感受。为什么写童话?不写对不起脑子里的梦。为什么写诗?不写对不起耳边歌唱的音符。”
又如,晋瑜问刘震云:“在您眼里,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刘震云答:“一、对世界有新的发现,说的是不同的话;二、书中的人物,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说的是知心话;三、技术层面,用宋朝的话说,还得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四、要写出好作品,还得有非凡的胸襟和气度。技术层面是多数人能达到的,非凡的胸襟和气度是少数人才能修炼出来的。”
而对出版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来说,出版此书更是题中应有之意。可以说,《深度对话茅奖作家》就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的番外篇和阅读指导,它将有助于读者读懂和理解茅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