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雯燕(左)、王华君采集的部分中药材标本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柯称通讯员陈丽光任丽琼曹泽晨)今年是“药圣”李时珍诞辰500周年,在他的家乡湖北,两名女大学生正做着他当年寻百草的活。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看到,该校2016级中药学二班的王华君和朱雯燕,正在整理两年来在校园内采摘、制作的210种中药材标本,准备在本周展出。
两人在校园采集中药材标本,源于大一上学期的一次主题班会。当天,同学们就一则“李时珍是韩国人,《本草纲目》是韩国文化遗产”这一网络段子开展探讨。回宿舍后,随州的王华君仍不能平静,幼时她曾目睹被蛇咬伤的爷爷,敷了家人采回的草药很快就痊愈,王华君老早对中药产生极大兴趣。
“李时珍是蕲春人,他历时27年,亲尝百草、呕心沥血完成《本草纲目》,是我们湖北人的骄傲。”王华君觉得,自己有责任传承、发扬李时珍的精神。好友朱雯燕的想法与她不谋而合,两人一合计,决定先从采集校内中药材开始。
每到课余,她俩就拿着袋子、小锄头等工具,在校园里四处寻找,哪里草多就往哪里钻。艾草、蒲公英、柿蒂、荷叶……学校生态环境好,植物品种繁多,刚开始采药比较轻松,随着种类的增多变得越来越难。“草药生长季节不同,地域也不同,有些长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里,有些在水边。”
采药难,保存更难。“我们采的第一种草药是艾草,结果很快就蔫了。”随后,两人查阅资料,自学了一套制作标本的方法。“比如柿蒂,我们将其清洗后用75%的酒精消毒,然后用无菌纸吸水,进行暴晒,冷却后再去除虫蛀部位。”遇到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专业课老师求援。
在王华君和朱雯燕的带动下,室友们也加入其中,大家的专业成绩都进步很大。接下来,大家准备利用假期回家、旅游的机会,在全国各地收集更多草药,共同完成“毕业前突破500种标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