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陈红
短债基金作为一类特殊的纯债型基金产品,一直较为“冷门”。但近半年以来,随着货币基金收益下滑,中短债基金凭借比货币基金稍高的收益率,和风险较低的优势,站上了公募基金销售市场的风口,引起不少投资者关注。
短债基金迎来春天
中短债基金一般是指主要投资于较短期限的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投资组合在三年之内的纯债型基金,主打“货币增强”或“理财替代”定位。
事实上,中短债基金并非新产品,2006年国内首只短债基金——嘉实超短债成立,但受到货币市场基金冲击等因素影响,发展非常缓慢。2018年以来,在债券市场回暖、流动性持续宽松的背景之下,货币基金收益大幅下行,同时股市的持续低迷使得基民投资偏股混合型产品的意愿降低,中短债基金开始迎来它的春天。
记者梳理发现,基金公司正密集布局此类产品。据基金三季报显示,年内有7只短债基金单季度规模实现翻倍,多只其他类型基金甚至申请变更为短债基金。而统计显示,截至10月19日,今年以来共有30只短债基金递交申请资料,14只于年内获批,甚至超过目前已有短债基金数量。
可能存在信用风险
从投资标的来看,中短债基金的重点投资范围是具有良好流动性的中短债。记者注意到,中短债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表现优于货币基金。Wind数据显示,有数据可统计的9只中短债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4.33%。相较之下,货币基金年内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仅为2.94%。
但需要提醒的是,尽管短债基金在当前环境下有一定的收益优势,但与货币基金相比,在流动性和安全性方面仍然不及货币基金。而且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短债资产配置来看,主要是以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票为主,久期、杠杆率和个券选择都会影响最终收益,需投资者综合判断。此外,可能会存在信用风险,在挑选短债基金时需要关注基金公司债券投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