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张聪
要说“食神”,华人世界里蔡澜认第二,或许没人敢认第一。因此,当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为改革开放40周年策划特别节目“我们的美好时代——食的变迁”时,他跟前“舌尖上的中国”、现在《风味人间》的总导演陈晓卿一起出现在片场,所有观众都觉得理所当然。
从专栏作家、电影监制到美食家,蔡澜说这是“意料之外”,“我是一个写文章的人,写了点关于吃的东西,没什么了不起。
好吃的一定来自普通食材
1980年开始写美食专栏,美食之路遍布全球各地,蔡澜当然也见证了内地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美食变迁”。他调侃最大的变化是“菜价贵了”,“多了豪华但不好吃的餐厅”;也欣慰表示,人们生活水平高了,让很多老味道反而回来了,“几十年前到上海,是吃不到那种‘浓油赤酱’的上海老味道的,周围的人说‘那不好吃’,但现在有很多餐厅主打真正的上海味道了。”
但他提到,并不是所有“古菜”就一定好吃,比如“满汉全席”,“好吃的东西一定都是很普通的食材做出来的,猪肉、鸡肉、羊肉、鱼……厨师每天都在用这些食材创新、训练,食材一旦很珍贵,相反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们‘玩’,所以不会那么好吃。”
蔡澜也说,“吃”和判断“好不好吃”,其实是很私人的事,“吃不是数学教育,一是一二是二,第一要看你有没有这根神经,第二要看父母亲有没有给你敏感的味觉,最后要看这个人有没有吃的追求。”
火锅是最不用心的食物
虽然“吃”和判断是私人的事,但不妨碍蔡澜勇敢发表观点。采访现场,蔡澜让重庆记者很没面子,因为他说重庆火锅是“不用心的食物”,“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丢在里面。”更强调如果这个风气一直保留,“有一天就真的没有‘大师傅’存在了。”
重庆火锅征服全球,让蔡澜直言“可惜”,“我最近写了好几篇文章,都说不要把川菜等同于火锅,也不要让人以为川菜就是辣,其实川菜的特征不是辣而是麻,况且川菜并不只有麻辣。”他掰起了手指,“我去四川可以点一桌菜都是不辣也很好吃的,开水白菜,经典吧?粉蒸肉,软糯可口也不辣吧……”“批评”重庆火锅,还直言南京是“美食的荒漠”,蔡澜说自己这不叫“毒舌”,“我只是讲真话。”
能批评,也能赞美。采访中,媒体提到隐退多年的钟楚红时常参加蔡澜的书法展等活动,蔡澜顺便狠狠表扬好朋友。“不拍电影了以后,她去每个地方都先去博物馆,对美的事物要求越来越高。”他还补充,“我喜欢的女人,就是要不停进步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