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李胜清
父亲离开这个世界有一年了,一生节俭的他除了留给母亲2万余元存款外,还有一辆三轮车。
这是一辆普通的三轮车,却承载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我成立了小家庭后,只要是从武汉回家,父亲总是给我准备一些东西,米、农家蔬菜、土鸡蛋、菜籽油等。我每次嫌弃米重,以下车后不好拿为由拒绝,但父亲总有法子让我带回武汉。
有一年国庆,我带着年幼的儿子回乡。返程时,父亲像往常一样,把这些东西帮我送到镇上的车站。看到父亲在坑坑洼洼的乡村路上吃力地蹬三轮车,我说我来吧,父亲却说:“你照顾好孩子,这三轮车你不熟,路况你也不熟。”到了车站,我抱起孩子挤上班车坐好后,父亲就把这些东西放在发动机的平台上。因为忙上忙下,他的额头都沁出了汗珠。临下车前他又塞给我一个红包,说是给孩子的,并交代有时间就还带孩子回来。
三轮车还承载着父子之间的一份交流。第一辆三轮车使用太久,前几年终于下岗,父亲换了一辆新的。由于大哥会摆弄农业机械,父亲经常推着三轮车去找大哥,不是座椅高了,就是低了;或是刹车皮带太紧了,蹬三轮车吃力。每次我回家,父亲总是要把三轮车推到大哥那里,叫大哥弄一下。他就坐在旁边的小椅子上,认真看着大哥修理三轮车,脸上泛起微笑。父亲可能在想:“儿子没有白养,值!”
这三轮车,承载着父亲对母亲的一份承诺。父亲对母亲说,只要他能骑车,就会骑上三轮车到镇上给母亲买早点。酷暑寒冬,父亲也每天骑上三轮车,慢悠悠地去镇上。给母亲带回早点,也带回菜或日常用品。
这几年来,父亲行走困难,三轮车更是成了他的“拐杖”。他每次出发前,母亲叮嘱再三:“慢点骑,别摔着了。”就这样,三轮车载着父亲赶集市、偶尔到我姐姐家,甚至到10公里外的云梦县城。放下心爱的三轮车,是在他离世前两个月,父亲再次中风病倒,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为了不让母亲睹物思人,三轮车现在静静地停放在三哥屋里。我每次回家,都要去看一看、抚摸一下这辆传达爱的三轮车。
■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