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草根学者受聘高校做课题
2018-12-19 07:21: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周治涛通讯员刘慧

    当兵转业开过车,进厂杀猪卖过肉,却因为考证族谱与文化结缘,穷半生之力追溯问津书院的历史,成为新洲地方文史的草根学者。近日,新洲退休爹爹李森林,被武汉科技大学聘为特约研究员,并与该校达成意向,携手研究问津文化和鄂东民俗。

    穷半生之力为问津书院著书立传

    12月12日,武汉科技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君恒教授,向李森林颁发了特约研究员聘书。李森林开心地告诉记者,虽然自己62岁了,但仍然充满干劲,打算再出成果。
    如今,李森林作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孔子问津传说”传承人,被大家尊称为“李教授”。李森林笑着说,自己文化程度并不高,上世纪80年代,他从部队转业回到新洲,在食品加工厂干过司机、屠夫。
    1998年前后,李森林在新洲县文化馆看到有“问津书院”字样的拓片,得知拓片者名叫“张翼珍”,细心的李森林联想到自己家族的族谱里,记载祖上秀才弼臣与“张翼轸”是“孔庙”的同学,经过文化馆考证,“张翼珍”正是“张翼轸”。
    这次考证族谱的经历,激发了李森林对问津书院和问津文化的浓厚兴趣。“当时问津书院名不见经传,可查的资料十分稀少。”为了家乡这份文化遗产,李森林花了几年时间多次寻访问津书院旧址、走访高龄老人、查阅档案馆资料,终于在2002年撰写出版《江黄学府——问津书院》一书,首次全面梳理出问津书院的前世今生。

    女儿受熏陶加入文化传承事业

    在撰写书籍前,李森林把找到的泛黄“纸渣”堆在家中,让女儿李瑶帮忙整理,教她用毛笔临摹,并督促她练习书法。“当时我在单位做管理,有一些空余时间,但整理资料十分繁琐,女儿帮了我很大的忙。”李森林介绍。
    在撰写 《江黄学府——问津书院》的过程中,书籍手稿零零碎碎,为了方便打印,李森林让李瑶用钢笔工整地手抄一遍,他写几张,女儿就抄几张,就这样完成了整稿。“当时没有电脑,父亲四处寻访打听,上门与长辈、学者、专家教授们进行探访与交流。”李瑶回忆,她小时候曾跟着父亲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一些珍贵的书籍不允许外借,她就和父亲抄在随身携带的纸上。
    李森林生在中医世家,女儿李瑶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对中医兴趣浓厚,如今李瑶除了偶尔帮父亲整理一些资料,主要从事鄂东中医艾灸的产品研发和文化挖掘。“我非常支持女儿的事业,我们也是研究伙伴。”李森林表示,鄂东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他和女儿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让他劲头十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