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武汉“电池医生”为储能行业加速
2019-01-07 07:27: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揭明玥通讯员陈凌

    人物名片

    袁颂东,51岁,现任湖北工业大学能源材料与催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湖北省“生物与化学制造”优势学科群支撑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储能材料、催化技术、环境材料、精细化学品及药物中间体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与设计开发。

    出身于化学化工世家,初中时就喜欢与试剂打交道;作为大学教授,主攻储能研究近10年,足迹踏遍全国上百家储能企业。又到一年“两会”时间,去年由湖北工业大学袁颂东教授执笔的省政协重点提案《大力开发先进储能技术,促进我省储能行业发展》,目前一直被加紧督办中。

    初中就对各类实验十分着迷

    袁颂东是武汉人,父亲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或许受家庭影响,他初中就非常喜欢物理和化学,尤其对各类实验十分着迷。袁颂东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五环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工作。
    刚入职的几年,袁颂东在老工程师带领下,经常吃住在工地,参加过多项国家重点化工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
    1994年,袁颂东调入湖北工业大学任教。2011年,该校策划申报成立太阳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袁颂东作为筹建人之一开始主攻储能领域研究。
    袁颂东介绍,中国的动力电池研究起步较晚,为充分调研,他走访了浙江、广东等地近百家动力电池生产和应用企业。这几年来,他要么在实验室做科研,要么就在各个储能企业车间“望闻问切”。2016年,袁颂东接到河南一家电池生产企业求助,称他们的电池快充稳定性差、损耗大。经多番实验,袁颂东建议引入碳纳米管提高导电性,既能实现快充,也可保证寿命,如今这已成为行业共识。
    据初步统计,近6年来,袁颂东已为百家储能企业把脉问诊。

    带研发团队“科技奥斯卡”夺冠

    “不同于某些领域科研效果明显,储能研究每步都走得很艰辛,开始即使想将电池能量密度从170提高到175都相当艰难,所以更要能抗压抗逆。”袁颂东说,除了教授课堂知识,他还会带学生到企业、工厂实地学技术,了解电池生产工艺流程,从基础做起。
    2017年,袁颂东创造性地将钠离子电池高效负极材料进行水相生产,在生产工艺和安全性上实现首次突破,有望解决锂、钴资源日益短缺的难题,科研成果不仅获得了深圳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国际大赛团队组总冠军暨一等奖,也收获多家企业的橄榄枝。据介绍,该创业大赛素有“科技奥斯卡”之称,在美国硅谷、欧洲、东南亚等地均设分赛场。“据统计,2025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超过500万辆,以后的中国或将成为全球储能需求最大的国家。”袁颂东说,他希望竭己所能为储能行业发展尽一份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