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无良医托 监管责无旁贷
2019-01-08 07:28: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近日,在接到多名女大学生投诉之后,记者六次暗访,亲眼目睹了黑心医托如何用尽手段,将到公立保健院就诊的病人,忽悠到武汉楚都医院高价看病。(详见本报1月7日、今日连续报道)
    从记者调查来看,医托之猖狂令人震惊,他们堂而皇之地穿梭于正规公立医院的候诊厅,盯准了女大学生这类涉世未深、判断力较弱的群体,串通一气、满嘴谎言,将患者骗到其他民营医疗机构,或是无资质的小诊所去看病,从而讹取高额的费用。由于医托往往“演技”精湛,脸皮极厚,经验丰富,很多患者不仅当下无法果断拒绝,甚至在劳神费力人财两空之后,都无法及时意识到自己被骗。
    黑心医托显然是医疗行业恶心的毒瘤之一。患者一旦着了道,不仅钱财受损,还耽误了就诊,若是小病拖成大病,遭遇误诊或医疗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正常医疗秩序也被这些无孔不入的“蚊蝇”搅得乌烟瘴气。严厉打击医托诈骗行为,不仅是广大患者的急切诉求,更是规范医疗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之举,相关监管部门对此应责无旁贷,应依法依规严厉打击。
    固然,近十年来,我们和医托的斗争从未间断,但收效并不理想。医托总能死灰复燃,而且从线下蹦跶到线上,花样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黑。其根本原因,一是法律不尽完善,缺乏处罚依据,现行处理措施仅有行政处罚,与医托所攫取的巨额利益相比,过于轻微,缺乏震慑力;二来,我们仍需要探索长期积极的监管机制。此次借由媒体曝光的力量,相关部门也已介入调查,但我们还期待看到更强劲有力、多措并举的整治行动,打就打到七寸,治就一治到底。尤其是,要顺藤摸瓜,揪出无良医托背后的黑影,从严整治雇用医托、肆意违规的医疗机构,让他们付出代价,得到教训,断了邪念。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纵然不少医院都在显著位置有警示提醒,依然有许多患者上了医托的当,自身警惕性不足,防范意识差固然是主因,但看病要排队、专家号不好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催生的焦虑感,也是干扰判断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根源上打击医托,除了持续加强宣传,曝光典型案例,揭露骗术,提升患者对医托的“免疫力”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打破信息藩篱,推进阳光医疗,让大家看病更顺利,更简便,更透明,创建干净有序的就医环境,让医托寄生虫无处遁形,自取灭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