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迅 王进良 通讯员王继亮 梅恒 张玮)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华中科技大学8项成果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通用项目5项,并列全国高校第四;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专用项目1项;参与项目2项。这些成果技术应用性强,大多与民生相关。其中,附属协和医院的两项成果正有力推动着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由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协和医院胡豫教授等完成的“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以动静脉和微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疾病。我国每年发病率约300/10万,病死率8%—39%。现有诊断技术无法早期发现血栓,该研究团队历经20余年,围绕血栓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在血栓分子诊断技术、血管和血小板抗栓靶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量化诊治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重症先心病外科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先心病是最常见先天畸形,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重症先心病外科是心血管外科尖端前沿。该团队以提高外科疗效为目标,取得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包括国际首创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引领中国儿童心脏移植跨越式发展、国际率先提出先天性主动脉疾病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理念、创新先心病精准诊治体系等。成果应用于54家大型中心,带动我国乃至世界重症先心病外科发展。
截至目前,武汉协和医院历史上的获奖总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达到6项,在全国医院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