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无求载史册
2019-01-15 14:19: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武汉彭木佑

    早已消失在人们视野的碾子,曾经是农民加工粮食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农民的知心朋友。
    碾子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碾槽,是用石头加工成V型,由若干块组成半径约2米的圆形碾槽,碾槽中心埋有一个石磙,作为碾心;二是碾架,是用长约2.5米木头做成的,碾架一头固定在碾心,另一头做有一个一米见方的架子,上面坐人,下面装有两个用石头雕琢成的车轮式的碾磙;三是碾磙,直径约70公分,中间有一个方孔,装有木质轴心,两头是圆的,连接在碾架的另一头的下方,直接与碾槽接触。由于碾子占地较大,全部设在露天里,农民收获的稻子如需食用,必须先经过碾子加工成米。农民将一百多斤稻子均匀地倒入碾槽,然后用牛拉着碾架带动碾磙不断碾压,使米与壳分离,壳变成了猪食用的糠,米经过簸箕筛子的整理装缸备用。
    我当年是家中碾米的主要操作者,父母要出工挣工分,哥哥有晕碾子(碾子转几圈后就会头晕)毛病,弟妹更小,所以碾米的事儿只有我担当。我虽然当时只有七八岁,但操作碾米超级简单,坐在碾架上,手握一条竹篇担,一头靠在肩膀上,另一头放入碾槽的左边或右边,将碾压到两边的稻子往中心抄,无须用力,是一种机械活,一看便会。
    我碾米时,一般用黄牛,黄牛比较温驯,听指挥。水牛虽然力气大,走得快,但它欺负小孩,转几圈就想休息,停止转动,即使你用竹条抽赶,它也无动于衷,有时甚至用屁股怼碾架,造成碾磙脱离碾架,动弹不得。每次碾米都是父亲把前期工作做好后,我就坐上碾架开始操作。一边听着碾架吱呀吱呀的响声,一边哼着儿歌,好不逍遥,米碾好后,也很有成就感。
    碾子体格庞大且壮实,只要人们有需求,从不言休息,总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如今科技高速发展,农民无须再用它加工大米了,但它那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崇高品德将永载史册。
  ■守望麦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