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余皓通讯员程勇陈晓露张正
图为:杨元心(右)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
在同事眼里,他是踏踏实实的老黄牛;在申请人眼里,他是以心换心的贴心人;在被执行人的眼里,他是不讲情面的“一根筋”;在家人眼里,他是只忙工作不顾家的“大傻子”……
他就是仙桃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杨元心,57岁的他仍奋战在执行攻坚一线,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心梗倒下没多久又主动请战
2018年11月4日是个工作日,当天下午,杨元心在法院加班时,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才转危为安。同年11月19日,仙桃市人民法院启动“冬日扫赖”强制执行活动,仅入院治疗15天的杨元心提出返回岗位申请。“这不是老杨吗?这才休息了几天,怎么又来单位了?”杨元心走在单位,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问候。“生病前的几个案子还有些细节要交代一下,不交代清楚心里实在放不下。”杨元心笑着回应同事们的热心问候,又坐在了自己熟悉的办公椅上。
杨元心是一名转业军人,19年军营生活锻炼了他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个性,在工作中则体现为不讲条件、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
刚进入法院时,杨元心被分配到派出法庭,随后调入纪检监察室工作了10年。2016年7月,54岁的他主动申请调入任务繁重的执行局。“我曾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党龄超过30年的老党员,只要组织需要,我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杨元心郑重地说。
进入执行局后,杨元心靠着一股军人不服输的拼劲,从业务上的一丝一毫学起,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执行员。2016年以来,仙桃市人民法院先后开展“霹雳”“飓风”“破冰”“春雷”“利剑”“烈焰”等大规模强制执行活动55次,不论是雨天抓捕还是夜间突击,杨元心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缺席。
帮癌症患者提前拿到救命钱
执行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杨元心深知自己体力比不上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就是阅历丰富。他决定把自己的优势运用到执行工作中,通过反复做双方工作,加强执行案件调解力度,既能保证申请人的利益,也能圆满化解矛盾。
2016年,在一起民间借贷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邓某下落不明,还转移了财产,申请人习某十分不满。杨元心一边耐心安抚习某,一边多方查找邓某下落。在得知邓某的儿子居住在武汉后,杨元心多次前往武汉向其释法说理,最终邓某主动现身,并与习某达成分期还款协议:每年还款15万元,分4年还清欠款。
但在协议执行到第二年时,申请人习某罹患癌症急需救命钱,他再次找到杨元心,希望邓某能一次性还清欠款。杨元心毫不犹豫答应了习某的申请,他再次赶赴武汉做邓某的工作,最终通过拍卖邓某的房产,将欠款一次性给付习某。习某十分感激,拉着杨元心的手执意要请他吃饭,杨元心摆摆手:“这是我应该做的,你安心治病吧。”
自进入执行局以来,杨元心年均办案180余件,各项执行指标均排名靠前,且没有一件信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