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志维教授查房时,患者拉着他的手感激不已
楚天都市报记者郑晶晶通讯员杜巍巍邹亚琴
同时罹患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窦瘤,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和血管的“主管道”都出了问题,38岁的陕西李先生生命垂危,要想救命须同时换掉心脏和主动脉全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护团队耗时7小时,完成了这台极为少见的手术,帮助李先生迎来新生。
陕西汉子患重病危在旦夕
38岁的李先生是陕西榆林的一位农民。3年前,他发现自己干完农活后就有呼吸急促的毛病,没太在意。谁知去年6月症状加重,还出现胸痛、胸闷,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的情况。今年3月初,病情危重的他被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心脏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主动脉是血管的‘主管道’。患者患有严重的扩张型心肌病和主动脉窦瘤,相当于‘发动机’和‘主管道’都坏了。”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维介绍,李先生的心脏已扩张到4个拳头那么大,几乎占满整个胸腔,还出现心力衰竭;而他体内负责运输血液的主动脉也重度扩大,直径高达8厘米,“一般情况下主动脉的直径超过5厘米时,破裂风险就很高,而一旦破裂根本没有抢救机会。”王志维表示。
要想拯救生命,必须同时换掉心脏和主动脉,然而心脏移植+主动脉全弓移植联合手术极为少见。王志维查阅医学文献发现,“心脏移植+主动脉全弓移植联合”在全世界仅有两例记载。
主动脉移植仅耗时19分钟
王志维教授带领心血管外科团队制定了缜密的救治计划:首先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常规心脏移植;随后利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切断全身的血液供应,快速进行主动脉全弓移植。
3月13日凌晨,一位脑死亡患者捐献的心脏,恰好与李先生配型成功。当天早上5点,王志维教授团队首先耗时70分钟快速摘除原有心脏,将健康的心脏植入,同时将各个主要血管严密缝合。
心脏移植结束后是更为危险和艰难的主动脉全弓移植。在移植过程中,需要将主动脉这条“主管道”停工,此时患者脑部及全身重要脏器的血供就立刻停止。医护人员利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切断全身的血液供应,将血液从常规的37℃左右深度降温至25℃。
在患者呼吸、心跳全部停止的情况下,团队争分夺秒,仅用时19分钟,就顺利完成了主动脉全弓移植。随后,医护人员将血液重新输送到患者体内并逐渐升温至37℃,随着新的心脏恢复搏动,血液重新开始在患者体内自主循环,手术台上所有的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手术全过程共用时7小时,手术当晚李先生就苏醒了,次日(14日)早上6点拔除了呼吸机。昨日,记者看到李先生时,他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康复状况良好,在病房里行走自如,说话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