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湾镇模范先进代表合影 镇提供照片
英山县副县长徐明轩为先进代表颁奖合影 镇提供照片
英山县人大副主任谭俊为先进代表卫桂枝,郑传发颁奖合影 镇提供照片
荆楚网讯(通讯员谭百康 段柳娅)卫桂枝家去年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的消息,在英山县杨柳湾镇掀起了不小的涟渏,真可谓是“一石击起千层浪,一花引来万花开。”
杨柳湾镇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在全镇上下开展“大宣传”、“大引导”、“大评选”活动,大力营造“我脱贫、我光荣”的舆论导向,“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扶贫策略以及“不甘落后、比学赶超”的攻坚气场,全面开展精神扶贫“五个一”评选活动。
活动的开展,引起各村的共识,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身先士足,为贫困户的脱贫,制订了“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实施方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全镇评选出以卫桂枝为先进代表的139户脱贫的典型,进入了小康的行列。
为鼓励先进,激励他人。镇党委、政府邀请县政府及扶贫领导在河南畈村新建的茶叶谷文化广场等8个村中,分别对脱贫的139户进行的表彰。
在2017年的又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识别工作过程中,英山县杨柳湾镇河南畈村的卫桂枝,是出现全县首例主动要求退出精准扶贫户系列案例。
笔者面对这一案例进行采访,便邀请村干部走进卫桂枝的家。
村委会的领导走进卫桂枝的家 通讯员谭百康摄
找到卫桂枝的时候,她正忙着在茶园里摘茶叶。得知一行人的来意,放下手中的活就带着我们来到她家里。
“今年比往年要好很多,脱了贫,家人心安,我也心安!”读书不多,49岁的卫桂枝,看上去就知道,是个地道典型的农家妇女,实在。
勤劳的卫桂枝在劳动 通讯员谭百康摄
河南畈村三组,一栋外观看上去略显陈旧的农家小楼外,卫桂枝的丈夫黄柏军正在和请来的师傅搭建一个车棚。屋内,老式陈旧的桌椅小凳,一如老式农家砖瓦房内的摆设,看不到丝毫现代化的痕迹。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后,由杨柳财政所和县文化馆联合驻村的河南畈村,经过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卫桂枝一家因为两个女儿一个读大学,一个读初中,比她大七岁的丈夫身体不好在外打点工,自己在家种点茶叶,勉强维持生计,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今年到现在为止,比去年收入强很多。”实在的卫桂枝给我们算了一笔家庭收入账:去年底她拿丈夫打工带回的三千块钱买了一头母猪,今年正月就下了一窝猪仔,小猪卖了九千块,除去三千块钱的饲料成本,净赚六千;因为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再出去打工,今年在自家3.2亩茶叶的基础上,又流转了湾邻的3.4亩茶叶,加上今年茶叶行情远远好过去年,春季名茶手工采摘,加上第一轮机械采摘收入7000元;大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后,家里每年减少2万多元支出,又回来在村里小学代课,每月有900元收入。这样算下来,一家人到现在的收入就超过去年全年。如果算上,近期每亩茶叶还有三季收入,母猪还能下一窝崽,家里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丈夫用来专门跑点茶叶鲜叶运输,加上他还偶尔能打些零工,完全就够脱贫了。
作为全镇乃至全县第一个主动要求退出精准扶贫户系列的家庭,卫桂枝也听到了湾邻不理解的话,她说咱们国家大,国家也不容易。做人做事,持家谋生,能依靠自己不给国家添负担,心安就好。
是啊,人不怕贫,就怕失志。丧失脱贫致富的斗志,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再好的扶贫政策,再多的扶贫投入,也会难以奏效。好日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脱贫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更需要每个贫困户拿出干劲。唯有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生活才会越来越好。而卫桂枝却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甩掉贫困帽子,过上好日子,为全县贫困户作出了榜样,我们要为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