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刹停至少需要10米距离,市民“抢一下”的想法要不得
交通工具升级方便出行市民交通意识也要升级
长江日报讯 4月4日,一辆白色东风新能源轿车在关山大道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路口,由于没有注意信号灯,与有轨电车相撞,有轨电车车头受损,维修费用需要6万元。
3天前的晚上,雄楚大道BRT廊道内上演惊魂一刻:一对年轻男女发生争吵,女子突然冲向正在行驶的一辆BRT1路公交车。幸亏当事公交司机提前防备紧急刹车,将车在距离女子约1米远处稳稳停下,最终有惊无险。
不到一周时间,同为半封闭状态下通行的BRT和有轨电车,接连发生意外,这让人不由发问:新型交通工具不断升级江城的出行网络,但市民的交通意识升级了吗?
半封闭通行的快速交通工具,不是想停就能停
从有轨电车“首撞”的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当白色轿车右转进入黄色网格区域时,司机已经看到后方驶来的有轨电车,似乎不知所措,视频画面中,白色轿车停顿了一下,而有轨电车显然已经刹不住车了,直直地撞了上来,在撞击下,两车滑行了几米才停下来。
家住关山春晓小区的史先生说,有轨电车从空车试运行开始,每天从门口来来回回地跑,速度好像并不快,到了路口总是走走停停,感觉就是一台加长的公交车。很多住在附近的居民都跟史先生一样,认为有轨电车似乎“说停就能停”。
但他们并不清楚,车身全长34.8米的有轨电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70公里,加上超过20吨的自重,巨大的惯性增大了刹车距离,从刹车到停车至少有10米。
同属于半封闭行驶的BRT公交车,设计最高时速为40公里,18米长的车身也让它不是想停就能停。
“抢一下”没关系的想法要不得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走访看到,有轨电车穿行的关山大道路况十分复杂,过了三环线后,有光谷天地、保利国际、新世界K11三个大体量的商业体,沿线有近十个大型居民小区,除了南湖大道、雄楚大道、珞喻路三个主干道路口外,还有软件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凌家山路、新竹路、新南路、创业路等多个小平交路口,每个路口都有2到3名交通协管员在指挥行人和机动车通行。
投入了这么大的人力,为什么还是会出现意外呢?
新南路口的协管员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觉得“抢一下”没关系,特别是行人和电动车,总是不听指挥。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BRT公交上,BRT开线以来遇到过10次紧急险情,其中有3次是路人穿越护栏进廊道,发生过4次非机动车摔倒在BRT车前,还有3次险情出现在廊道路口,因为社会车辆违反信号灯穿行廊道,差点与BRT公交相撞。
公交集团称,尽管廊道入口明确标明了“公交车通行,禁止社会车辆、电动车、行人进入廊道”,但仍有不少社会车辆进入廊道内混行,借道通行的非机动车和行人也特别多。
交通专家>>>
建立新的通行秩序需要时间,更需要严格管理
BRT、有轨电车都是近年来出现在武汉的新型交通工具,很多市民对这种半封闭交通工具的认识比较模糊,武汉交通专家胡润洲认为,交通路网升级了,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也该升级,建立新的通行秩序需要时间,更需要严格管理。
胡润洲介绍,很多行人和电动车面对BRT、有轨电车有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这些车跟普通车辆一样,遇到抢行会刹车,不会撞到自己,大家并不知道这类半封闭运行的快速交通工具,行人只有在严格按照交通规则通行才能确保安全,每一次抢行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记者在对市民的采访中发现,抢行、闯红灯等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确实影响着有轨电车、BRT等新型交通工具的运行,但对这类交通工具通行规则不了解,也是市民“乱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胡润洲建议,尽管外地的有轨电车没有在路口设置横栏,但在市民尚未熟悉这类交通工具的通行规则的情况下,能不能先在小的平交路口使用自动横杆,让大家形成习惯后,再逐渐放开?
此外,外地部分有轨电车在通行路口时,路口会播放语音提示,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避让、等待,而武汉的有轨电车是在行驶中,偶尔发出“叮当叮当”的笛声,提醒前方车辆或行人礼让,“听到笛声再避让,可能来不及了!”(记者魏娜、通讯员卓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