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草根文学家”张卫生守望巴河文化
2018-05-14 23:55:00 来源:荆楚网

秀美巴河孕育出浓郁的巴河文化(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消息(记者张扬 通讯员刘萍娉)巴河,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境内,古称巴水,是大别山南麓鄂东“六水”中历史文化最悠久,流域最长的一条河流。千百年来,秀美的山水、粗犷的民风,孕育出巴河流域代代人杰,形成了“巴水悠悠出大贤,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独特人文奇观。

隋唐开科取士以来,黄冈的文武进士944人,巴河流域六县、市、区就有632人。近代的陈潭秋、包惠僧、闻一多、王葆心、李四光等人,则为巴河文化续写了辉煌。巴河的文人荟萃构筑了浓郁的巴河文化,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如今,巴河文化后继有人。自号“草根巴人”的黄冈文学爱好者张卫生创办了民间新文艺组织——黄冈巴河文化学会,希望以先辈名人地域文化为依托,凝聚当代巴人智慧,弘扬巴河文化精神。

张卫生参加文化学会笔会(通讯员供图)

  执着追求,创办巴河文化学会

2010年,张卫生开始组建黄冈巴河文化学会时,已经年满67岁。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和钢筋水泥打了一辈子交道,是当地知名建筑企业家,唯独没怎么提过笔。

亲朋好友普遍不看好张卫生创办学会。同族兄弟们笑话他没文化,女儿、儿子劝他在家休息,读过书的朋友也不愿意加入学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放不下心中的文学情结,张卫生挨家挨户走访黄冈文化学者,宣传巴河文化学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宗旨,传承巴河文化的创办目的。

在走访过程中,他拜不少文化人为师,踏踏实实地跟着老师学习,并个人出资解决创办学会的资金问题。2011年5月13日,黄冈巴河文化学会正式成立,开创了荆楚文化新社会组织先河。

张卫生说,“我是喝着巴河水长大的,立誓要将喝下去的巴河水,变成汗珠洒在巴河的土地上,滋润更多的‘草根’茁壮成长”。7年来,张卫生个人出资一百多万创办学会,巴河文化学会的会员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四百多人。

  笔耕不辍,誓做巴河文化传承人

张卫生爱读书。少年时,他家境贫寒,靠着捡破铜烂铁到废旧品收购公司换回来的一些旧杂志、旧报纸、旧书,延续着心中的作家梦。

读书改变了张卫生的人生。青年时,由于读了一些书,他被村里选为会计,随后又担任村长,接着一步步走到今天,有了自己的建筑企业。

工作之余,张卫生几乎全部用来读书学习,养成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书”的习惯。时至今日,耕读已经成为他生活工作中最大的乐趣。在他家中、办公室里,随处可见书的踪影,藏书共有8千多册。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卫生自学创作诗词歌赋,对照名人的诗词一字一句的去模仿。这些年,他撰写的诗、词、歌、赋、文章约有100万字。为人所熟知的有:“三赋一颂”—《巴河赋》《东坡赤壁赋》《遗爱湖景观赋》《上巴河颂》,“四歌一戏”—《太阳出来照巴河》《弯弯五水唱黄冈》《一轮明月照黄州》《银环儿女创一流》《仙女恋黄冈》等。

2014年,张卫生成为了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实现了少年时的作家梦,也终于成为了一名巴河文人。

在一次读书文艺晚会上,当主持人问到读书力量带来什么好处时,张卫生敞开心扉,“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老年实现少年梦,少年读书立志向上,青年读书奋发有为,中年读书建功立业,老年读书传承文化”。

观众参观百米长卷《巴河胜景图》(通讯员供图)

  敢于担当,将巴河精神发扬光大

“一名文艺工作者一定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坚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要敢于担当,回报家乡”。张卫生创办《巴河文苑》《银河诗词》《巴河观澜》两刊一报,宣传黄冈身边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挖掘巴河厚重的人物历史,传达家乡人民的心声,表达人民生活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

2017年,张卫生牵头提出推进“巴河名人百里文化长廊”总体构想,致力打造一条兼具美丽、人文、旅游、富饶的巴河,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已得到市政协立案。

由巴河文化学会组编、张卫生主编的《巴河记忆》上下册约110万字,将于2018年8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巴河文化学会组织黄冈美术家20余人,用半年时间绘制完成百米长卷《巴河胜景图》草图及修改图,张卫生个人出资30多万,并亲自带队实地采风巴河六县,四十多位文人参与写词创作。

为推动区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黄冈巴河文化学会每年开展10余场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2017年,学会组织文艺家走进巴河镇福利院开展“送爱心、送楹联、送文艺节目”,组织文艺家举办“一江四地一家亲”地域文化交流活动……

“巴河之水,泽被两岸,源远流长”。正如张卫生在《巴河赋》中所言,巴河文化正一代代通过“草根巴人”的行动延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