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都得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以说相声为例,你得知往古晓来今,国际国内时事新闻,不敢说全盘掌握,也得知之八九;要尊重传统,大笑话小笑话反正话俏皮话,打灯谜猜字义得信手拈来……”5月14日下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苗阜到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作题为《苗语连珠——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与该校600余名师生欢聚一堂,畅谈中国传统文化,分享成长故事,交流学习梦想。讲座过程中,苗阜字字珠玑,引发全场掌声不断。
谈传统文化 呼吁重视与传承
苗阜从自己家乡陕西铜川的历史引申开来,谈到广为人知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以及陕西文化典型代表的道教祖庭和佛教圣地,阐述陕西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
当讲到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时,苗阜心痛不已,呼吁大家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陕派相声中蕴含深厚的中国传统及地域文化,提醒大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忘初心。
为了使台下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相声文化的精髓,苗阜将实地教学融入讲座过程中,分别用传统说法和时下流行的语言,一人饰多角,现场表演了《八扇屏》、《学说话》等选段,惹来师生阵阵喝彩。他结合自己艰辛而坚定的从艺经历,以及创立青曲社、中兴陕派相声的初心,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艺术理想,勉励青年学子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书写人生华章。
谈与时俱进 勉励学生多读书多学习
苗阜提到,自己7岁登台献艺,从绕口令、贯口等基本功练起,至今学习仍未停止。“我现在还在研究抖音、二次元,因为我希望我说相声的时候,轮滑来的观众多于轮椅来的......”苗阜表示,他非常重视和年轻人的交流,他的相声段子中救汲取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和思想养分,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特点和欣赏角度。
苗阜说到,做任何工作都要学会与时俱进,以相声为例,除了了解传统文化,还得“发微信刷微博APP大数据运用自如”, 他特别提出"翻译"文化的概念,表示要通过不断学习,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年轻人易于接受的语言,从而促进相声等传统艺术的传播。
针对当代人的一些困惑心理和浮躁心态,苗阜表示,“读书是最好的捷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多读书才能做到满腹经纶,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专业。”苗阜鼓励在场师生们,要多学习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去骄去躁,而不要只是想着成网红,挣大钱,出大名。
谈人生与理想 鼓励学子要勇于追梦
“要找到孝顺父母和追逐自己理想的最大公约数。”在该校学生问及该怎么处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问题时,苗阜称,自己最喜欢“法国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的故事。这个邮差的故事与自己的从业经历很相似。他坦诚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当年遵循父母的意愿成为一名电力工人,但这并不影响自己追梦的步伐。在兼顾工作的同时,他忍受着长途跋涉的艰辛和经济的拮据,“白天当道具搬运工,晚上睡在排练室,但什么也阻止不了学艺的梦想。”他的执着与坚持,让他23岁便获得铁道部“火车头职工艺术家”称号。他鼓励学生,“可能生活有很多无奈,别害怕。当你很纯粹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从中获取了特别多的知识时,过程并不痛苦,相反很幸福。” 他还以丘吉尔的例子鼓励学生“人生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整场讲座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历史与哲学,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乐器,传统曲艺与现实困境……苗阜一一剖析,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语言幽默,现场师生意犹未尽,许多学子纷纷提问。
对于此次来汉,苗阜表示,武汉高校很多,作为传统艺术的相声走进校园,对大学生开拓视野和相声艺术的发展传承,都非常有意义。“传统艺术只有接地气,才能为观众喜欢;只有通过精品新作,才能魅力不减;只有走进年轻观众的心里,才能创造出无限发展的空间。”
当代教育集团总裁李巍表示,艺术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当代教育旗下高校近年来在艺术教育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绩。期望苗阜先生为当代教育集团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以及教育衍生业务提供更多艺术智慧与艺术细胞,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快乐成才。(通讯员 丁嘉炜 张利 摄影 张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