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地发掘保存完好古墓 距今约2000多年
2018-05-21 13:19:00 来源:湖北之声 荆州新闻网

原标题:重磅!荆州,这座楚文化的发祥地,近日又有重大发现啦!

16日上午,在荆州楚都大道与荆沙大道连接线(草市附近),荆州博物馆开始对西汉古墓擂鼓台墓地29号墓进行考古发掘。

距今2000多年的古墓里,随葬品有哪些?墓主人是谁?

这些你最关心的问题,小编带着大家一一“探秘”!

墓葬离郢城遗址约1公里,根据之前这里发现墓葬的形制分析,应该是西汉时期墓葬。墓葬为土坑竖穴木椁墓,东西向,墓葬保存完好,距今约2000多年。而此次发掘,将对研究秦汉时期经济文化提供重要依据。

古墓发掘过程

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该墓大小为4.5米×2.8米,其中椁盖板长2.85米、宽0.85米,12.6平方米的盖板面积与凤凰山168号汉墓的规格大小相近。上周在附近发掘的32号墓,出土了大量铜鼎、蒜头壶等青铜器。据此推测,此次墓葬墓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与财力。而墓葬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受到破坏,加上荆州地区水位较高,下葬时用青膏泥夯实,在水中能千年不腐。

据了解,在秦和西汉前期,贵族地主阶级仍沿用竖穴式土坑墓,墓中设木椁。在秦和西汉的竖穴式木椁墓中,棺椁制度沿袭周代的礼制,有严格的等级。因此,该墓主人的身份应与凤凰山168号汉墓大致相同,为士大夫一级。具体揭晓还要等开棺后才能清楚。

擂鼓台29号墓考古发掘进入第二天,考古人员通过发掘,从古墓中出土了许多随葬物品。

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首先对椁室中塌陷的分板进行清理,从中取出一些木构件,部分木构件上还能看到一些纹路。随后工作人员抽去椁室内的积水,随葬的文物逐渐显现。

在水里的是陶罐,右边是陶瓮,小的是漆盒。

几个小时的准备工作之后,中午12点钟,工作人员开始从墓中取出第一件文物陶瓮。

随后,考古人员从东室中发掘的器物以陶器和漆木器为主,陶器的保存状况较好,但是漆木器保存状况不太理想。

古墓出土文物

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墓葬保存完好,古墓中的积水被清理完后,墓室中大量的文物显露出来,考古人员从古墓南室清理出彩绘的木马、木剑等文物。出土文物预计在100件以上。

据荆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杨开勇介绍,荆州擂鼓台29号墓的规模介于凤凰山168号汉墓和谢家桥汉墓之间,应该和这两座墓葬的身份等级差别不大,但是具体的身份等级和其他的一些,需要靠期望竹简牍,遣策或者告地书,这类的文物再来确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