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观察:尽锐出战拔“穷根”
2018-06-30 08:27:00 来源:荆楚网

图为:恩施市盛家坝乡二官寨村用3年时间走上旅游脱贫之路。图为今春恩施乡村文化旅游节在二官寨村启动时的场景。(视界网伍功勋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通讯员 刘尚华 谢顺

决战贫困,进入攻城拔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以打硬仗的决心、钉钉子的韧劲,恩施市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帮助11.2万名乡亲拔掉“穷根”,连续3年在贫困县精准扶贫实绩考核中被评为A类。

高位推进扶贫潮涌清江畔

初夏时节,清江河畔,武陵深处,处处升腾决战贫困的强大气场。

面对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恩施市实施超常规战法,用最大精力谋划扶贫攻坚。2月14日,恩施市委书记、市长签署脱贫攻坚1号令,全市组建17个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34名市级领导担任正副指挥长,在前线坐镇指挥,并赋予前线指挥部自主决策权、干部任免建议权和临机处置权。

集中优势兵力,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由各市直单位一把手、乡镇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共同组成193个脱贫攻坚工作队,进村入户,奔赴一线。

变走读为住读,2560名工作队成员工作在村、岗位在村、吃住在村,全面介入基层工作,精心谋划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端午节来吃粽子啊!”每逢节日,崔家坝镇茅田坪村的老上访户向文贵都要给驻村工作队班长、市妇联主席甘艳打电话问候,今年端午节也不例外。驻村期间,甘艳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一心一意谋划脱贫。向文贵因为田地纠纷多年上访,无心生产,甘艳主动上门,妥善处理了向家的窝心事,向文贵一跃成为脱贫标兵。工作队还应地制宜谋划核桃、烟叶、养蜂等产业,使过去百姓穷困、村庄荒芜的景象彻底改观。

不断完善考评体系。全市建立日常考评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系统考评与实地考评相结合、正向激励与负面考核相结合的考评考核机制,乡镇精准扶贫考核在年度目标责任考评中的权重由40%提高到50%,考评中失分较多,排名靠后的乡镇,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直接纳入不合格。

分类施策才能精准发力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扶持谁、从哪扶、怎么扶,全过程都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舞阳办事处一谢姓村民申报贫困户,由于他家房屋比较破旧,通过了初审。然而,凭借全市大数据联网,谢某在市区的另一处住房信息迅速被电脑调出,被取消申报资格。

恩施市强化部门协作,优化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帮扶责任人手机客户端可以随时查询。将大数据核查和干部进村入户核查相结合,覆盖率达98%,2017年,全市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对象799户,1669人,新纳入符合条件对象943户,2526人。

分类施策,做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又出台雨露计划、亲情小屋、大病一站式结算等13个子项目,确保每条脱贫政策靶向聚焦,精准到细小环节。

沙地乡一位廖姓婆婆不愿易地搬迁。经深入了解,原来是担心新搬迁小区没有菜地,她腿脚不便难买菜。该乡重新规划菜地,解决了搬迁难题。恩施市坚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与贫困群众共同制定脱贫方案。全市围绕短板,聚焦致贫成因,因户施策,为145个贫困村及11.7万贫困人口量身绘制脱贫路径。

龙凤镇龙马村以前只收春茶,恩施市引进杭州茶企,在该村落地全省首条抹茶生产线,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种植抹茶基地1000余亩,让过去抛荒的夏茶变身大产业。根据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和各村实际,施展绣花功夫,因村因户制宜发展脱贫产业,原则上按照“1+1+1+1+N”模式(即一村一个规模化种养殖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村集体经营公司、多个贫困户),保证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加快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步伐。

摒弃“等靠要”变苦熬为苦干

“谢谢你们的关照,我今后要靠自已的力量发展生产。”3月28日,太阳河乡两河口村民熊章永笑逐颜开,他找到市教育局驻村工作队,主动退回了政府照顾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名额。

13年前,熊章永的儿子突然失踪,杳无音信,遭此打击的他,一夜白头,整天愁眉不展。工作队员帮他用微博、微信发布寻人信息,联系央视“等着我”志愿者组织等。今年3月18日,失踪多年的儿子熊万礼带着媳妇回家了。当年因一点小事负气出走的他十分羞愧,与父亲一起找到工作队,表达了全家自力更生、共同脱贫的强烈愿望。“扶贫不是简单‘给’和‘送’,关键是要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主动打赢脱贫攻坚战。”市扶贫办主任吴秀忠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该市近年来多措并举,营造激发内生动力的强大气场。

父母多病,家境贫寒,却依靠给大峡谷景区游客当向导,用背篓背出致富路的“背篓哥”刘成松;幼年失去双臂,却身残志坚,与命运顽强搏斗的脱贫先锋“拳头哥”李友军;从一贫如洗,到自主创业,创办20多家门店的妇女带头人向成桂……2018年3月5日,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十佳脱贫标兵走上颁奖台,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掌声。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近年来,恩施市逐步建立从村到市的三级脱贫模范评选体系。大力挖掘、树立、宣传一批来自脱贫一线的先进典型,推出“十佳脱贫人”“最美恩施人”“十星文明户”等系列评选,把他们的事迹编成画册,发到每个贫困户手中,汇编成文艺节目,送节目下乡,巡回演讲,弘扬脱贫正能量,使一批群众燃烧激情,摒弃“等靠要”思想,变苦熬为苦干。

从要我富到我要富,过去“背靠墙根晒太阳,坐等政府救济粮”的现象逐渐消失,如今“愚公移山、弱鸟先飞”的氛围渐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