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演出现场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高伟)近日,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仪式暨全国非遗曲艺周在天津落下帷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滋说鼓子”应邀登台展演,松滋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曲艺之乡绽放。此次表演,是“松滋说鼓子”首次代表松滋参加的全国性展演。
由沈兴亚创作,沈萍主唱,杨启迪、赵克等5人伴奏的松滋说鼓子《带夹带》在天津展演三场。“你一心一意把这幼苗花朵来浇灌,我帮你烧火弄饭买小菜。我们大家都来奉献一点爱,把他们培养成材,建设一个新时代……”《带夹带》讲述了一个年轻姑娘为了照顾收养的孤儿不愿出嫁,而婆家了解实情后欣然接纳收养孩子的感人故事。松滋的乡音土腔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台下掌声不断。主人公的无言大爱,赢得了观众的赞叹。
松滋说鼓子原名“说古书”,由元、明朝的“词话”演变而来,并逐步形成一种民间说唱形式,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滋说鼓子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地域性和乡土气息,以松滋南五场的地方语言为基调,乡音土调,幽默诙谐,通俗易懂。上世纪50年代被挖掘出来,70年代初经主创人员沈兴亚继承创新,2000年由沈兴亚女儿沈萍传承。“我们的说鼓子是地方曲种,原以为别人听不懂,但我抖出的包袱,他们都能理解,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次展演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一定要把松滋说鼓子艺术传承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传承人、松滋说鼓子传承人沈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