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医生为患者压止血的盐袋(马赛克)
血红蛋白低于常人的二分之一,急需输血却遭遇“供血紧张”,17岁的儿子想献血却不到法定年龄,管床医生见状主动献血400毫升,输血科根据患者状况及时调配到血液输注,避免了休克的危险。26日,得知此事的患者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医生的手说:“我一辈子都感激你。”
52岁的谭先生是恩施人,两年前出了一次大车祸,全身多处受伤,在当地做了手术。手术后骨折部位和伤口愈合得不太好,左侧股骨骨不连,伤口感染。7月10日,他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创伤修复科。16日,该院余国荣教授团队为他做了清创+闭式负压引流术,清除坏死组织异物,解决感染问题。23日,余国荣教授团队又为他做了股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髂骨取骨术及自体骨移植术。手术很大,加上患者左腿内瘢痕多,渗血渗液多。尽管输注了一定量的血液,但患者的血红蛋白仍一度降至51g/L。再次申请输血时,输血科因为“供血紧张”无法满足。由于献血者和其直系亲属享有优先用血的权利,患者年仅17岁的儿子想要献血,为父亲争取优先用血权利,因没达到法定年龄,未能如愿。看到患者的焦虑和无助,管床医生赵勇主动献血400ML,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缓解供血紧张状况,让确实需要输血的患者获得输血治疗。输血科也为赵医师急患者之所急的精神感动,积极调配,为患者争取到血液,25日下午患者得以顺利输血。
该院输血科主任付有荣说,学生、军人和市民是献血的主要群体。每年暑假,随着学生放假,以及持续高温市民外出减少,武汉都会遭遇“供血紧张”。此时,输血科只能将有限的血液优先供血给急诊大出血和危重症患者。谭先生是外伤手术后的患者,也确实有输血适应证,通过调配,最终为他争取到了血液。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向赵勇医师一样,在供血紧张时期积极献血,为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该院骨科创伤修复科余国荣教授说,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为130-175g/L,患者血红蛋白已低于正常值的一半,有休克的危险。赵勇医生看到“供血紧张”,为患者献血的精神值得赞扬。
得知医生为父亲去献血,昨晚连夜从千里之外赶来的谭先生的女儿再三对赵勇医生表示感谢。
隔壁床患者李先生听说这件事,感慨地说:“这么为患者着想的医生,真是好医生,值得赞扬。”
谈到为患者献血的事,赵勇医生说:“我每年都会定期献血,看到患者用血这么困难,我就顺便去献了一次,一件小事,不值得一提。”
据了解,赵勇医生是一个热心快肠的人,而且身体素质很好,是医院篮球队队员,去年还参加了“汉马”,年初因下班途中背行走不便的患者到病房,获赞“武汉好医生”。(陈晨 通讯员 杨丽丽 胡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