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农作物“双减”传捷报:每亩每年少施化肥500克,农药减量1%
2018-08-20 15:07: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讯(记者姜远海、通讯员罗雪刚、马丛林)8月16日,全省农业大市襄阳传来好消息,该市710万亩农作物“减肥”“减药”初战告捷,自2016年以来,每年每亩农作物减少化肥用量500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

襄阳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和20个商品粮基地市之一,是全省第一粮食大市和唯一的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近年来,该市把推进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作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减量化增长的重要抓手。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有机肥替减化肥行动和秸秆粉碎就地还田行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5%以上,秸秆还田率达到60%以上,有效提高了化肥使用效率,每年减施化肥约3550吨。

在农药减量化使用上,该市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专柜销售、实名购买、台账记录、溯源管理;通过系统检测、大田普查和集体会商,并在精准预报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防治方案,指导农民对症适时用药,精准防治;同时,该市积极示范推广灯诱、色诱、性诱、食诱等生物、物理防控技术诱杀病虫;为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农药利用率低的问题,大面积推广植保无人机喷施技术,开展专业的统防统治。该市每亩化学农药使用量年减少1%,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覆盖率达到26%以上。

链接:植保社会化,“减肥”“减药”更有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姜远海 通讯员 马丛林 孙付山

8月16日,在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孙庙村,襄阳鑫美农机械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涂化平正组织4个飞手保养植保无人机。今年,该合作社旗下植保飞行大队担负着襄州区4.5万亩次的水稻统防统治任务。

涂化平是龙王镇土生土长的农业技术员。他介绍,一季水稻若是人工喷施农药、叶面肥的话,至少得3次;而无人机喷施,仅需2次。他细算了个账:从成本看,人工1亩地一次得花药肥费用20元,3次则60元;而无人机喷施,包含人工费在内一季只需45元。人工喷施一人一天最多20亩,而熟练飞手操控无人机一天可喷施300亩。从用药看,以防水稻二化螟的阿维菌素三唑磷为例,每亩人工喷施3次需300毫升;而飞防因喷施更均匀透彻,防效好,持效长,控制了发虫基数,2次喷雾用药180毫升,一亩地可节约用药40%。再从残留来看,因为飞防统治最后一次施药比人工喷施距离收割期间隔时间长,残留的可能性减少。涂化平说,“算个总账,飞防统治可节约30%的用药量。”

涂化平负责的植保飞行大队有17个飞手,9架植保无人机,飞防植保业务覆盖襄州区、谷城县、老河口市等区域。

鑫美农机械种植合作社只是襄州区连续多年购买社会化服务、对农作物进行统防统治统一施肥的16个专业合作社之一。襄州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通过推广社会化服务等手段,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2.71%,每年亩平减施化肥806克;农药使用量减6.1%。化肥农药用量均呈负增长。

襄州区是襄阳市下辖的农业大区,有耕地面积167万亩。该区今年有70万亩水稻,其中27万亩参与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有50多架无人机参与飞防植保。为尽量减少药物使用,该区积极推广物理、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42%。对没有参与社会化服务的田块病虫害防治,该区植保部门通过微信等传播工具,向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示范户发布,带动广大农户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精准喷施,减少用药量。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有效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化肥利用率。该区对不同类型地块都取土测验,建立土肥数据库,每年还补充增加近2000个样本,162万亩次推行了精准配方施肥。为确保配方施肥的精准性,该区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块购买化肥,以低于市场价的标准供应给农民。

截至目前,襄州区共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155万亩,推广机械施肥技术76万亩,增施有机肥6万亩。与此同时,该区还实施耕地深松工程,3年来已对90万亩耕地进行了深松,有效提高地力,使得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至38%。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