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卢霜)近日,在微博拥有超过333万粉丝的网红Saya,被爆料因遛狗时未牵绳,黑色法斗直接扑向一名孕妇,双方因此起了口角,Saya冲上前对孕妇夫妻又推又打,其母见状不但没出手制止,还口出恶言,母女俩进了警局还与警方对呛,态度嚣张跋扈。目前,孕妇仍未脱离早产风险,8日开始下体仍血流不止。9月10日凌晨,杭州警方通报此案称,Saya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法行为已基本查清,Saya母亲因涉嫌阻碍执行职务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目前,舆论呈现一边倒,当然如果只翻看@saya一本人的新浪微博及跟评,一片岁月静好的模样,最新和热门的微博均为其本人推荐自己淘宝店铺的衣服,跟评置顶最热门的也是其本人推荐其淘宝店铺的跟评。其本人微博设置了跟评限制,且最热门微博跟评数量为17864次,可展示和热门跟评均为其本人的内容,从中可见水军营销等身影。
但是,如果点开微博转发一栏,则留下了网民最真实的动态跟评,热门转发内容均为对网红saya的讨伐,不乏表示已进行或者即将要进行人肉搜索等内容。
从对网红saya殴打孕妇事件的梳理中,可以大致厘清网络暴力“正义化”的脉络。有网民跟评称,saya“请了好几家公司开始公关,热度一直在降,还有网友称她扬言要报复孕妇”,该内容未经证实,但却在网上激起了新一轮怒潮,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网络暴力的生成路径。
网络暴力生成最重要的因素是,对于一些网络热点事件,如果法律触及不到或者触及程度不及社会心理预期,网络暴力道德审判效应就容易无限发挥,让网络暴力在社会心理中趋于正义化,进而武器化。此事件当中,在网民看来,网传的“saya遛狗不牵绳,扑向孕妇还态度嚣张”,本来就已经让人难以接受,而面对这样的行为失误,得不到应有的惩处,甚至其本人还拥有可以发动公关公司进行处理的能力,更是让人愤怒。这种惩处不了恶劣行为,且“坏人”造势能力还特别强的焦虑感加速了网络暴力正义化的进程。当然,这一事件中,若警方有发声,以寻衅滋事等罪名定性,惩处saya,能让社会公众的愤怒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类似的惩处往往在网民看来跟“坏人”的行为恶劣程度不匹配,达不到心理预期,于是网络暴力成了法律的一种补位,网上众声“声讨恶行”的行为有了正义色彩,无形中变成了一种可以发挥道德审判力量的武器。
另外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便是信息的呈现。网络暴力深受信息呈现内容的主导和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等,这其中不乏真假难辨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又成为推动传播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此事中,网民的跟评称saya“请了好几家公司开始公关,养扬言要报复孕妇”等,相关内容有待证实,但却成为加速网民愤怒情绪的催化剂。
而在过往出现网络暴力现象的事件中,尽管网络暴力行为已经发生,且已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由于实施网络暴力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警方在证据搜集过程中难度大,致使网络暴力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制衡。对于汹涌如潮的网络暴力,法律介入门槛较高,也让部分网络暴力发起者有恃无恐。(备注:本文只讨论信息传播,不讨论事件孰是孰非,更不代表作者要帮saya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