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尾长江鲟从宜昌到宜宾放流 相关部门将全程跟踪
2019-03-04 08:07: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长江鲟放流活动吸引大量市民以及环保志愿者参与

楚天都市报3月3日讯400尾寄养在宜都市红花套大溪生态鲟鱼谷的长江鲟,3月1日上午装车启程向着“老家”四川省宜宾市进发。2日,这批长江鲟顺利抵达四川,放流金沙江中。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全程跟踪分布和活动,努力重建野生群种。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是长江特有的鱼种,又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是我国长江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有1.5亿年的历史,体重最重可达40公斤。本世纪初,自然繁殖活动停止,野生种群基本绝迹,人工保种的野生个体仅存几十尾,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宜都位于长江清江交汇之处,是清江鲟鱼的主产区,水质环境优越,非常适合鲟鱼生长,大溪生态鲟鱼谷背靠大溪水库,是宜都市清江鲟鱼上岸的重要养殖基地。为保护长江特有物种,2017年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在宜都大溪生态鲟鱼谷寄养了800余尾来自宜宾的达氏鲟幼鲟,选择适当时机再运回宜宾进行增值放流。

长江鲟

1日上午,经过四个小时的检测、装载,宜都大溪生态鲟鱼谷400尾达氏鲟开始了“返乡”之旅。“送来的时候大都只有30来斤重,现在有40几斤了”,代养1年多,面对将要运回家的幼鲟,大溪生态鲟鱼谷负责人古平光似有不舍。他介绍,这次放生的长江鲟,体长在1.3米1.5米左右,并且植入了金属标签和超声波标签,帮助定位其繁殖地,方便后期的检测研究工作。今年3月1日到6月30日是长江禁渔期,比较适合放流。这次的增值放流,对于长江鱼类资源以及种群的恢复和长江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放流长江鲟

3月2日上午,“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9年亲本放归和种群重建行动”在宜宾市翠屏区合江门地标广场举行,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以及环保志愿者参与。“今年是(2018–2035)《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启动的第二年。该计划以长江鲟自然种群重建为核心,统筹确定了人工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原种保存、野化训练基地建设等行动方案。”翠屏区农林畜牧局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晓欢介绍,本次活动共放流长江鲟子一代亲本400尾,放流后,相关部门将组织力量全程跟踪掌握长江鲟亲本的分布和活动状态,并加强沿江渔政监管,努力重建和恢复长江鲟野生种群。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