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赵建鹏 通讯员夏清会)时值盛夏,只见田间地头绿意盎然、阡陌道路车来车往、景区游人如织、农家院落欢声笑语.....作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区,一副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谷城五山镇徐徐展开!
再美好的蓝图,都得需要人去执行。而在谷城五山镇,记者发现,工程师们不仅仅是村里的党员干部,更有一大批村民。
该镇负责人表示,在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中,该镇变“独角戏”为“大合唱”,突出群众主体地位,融入共同缔造理念,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
从不敢干到一起干
产业振兴不落下一人
五山镇堰河村是谷城美丽乡村示范片核心区,据了解,之前该村很多村民都只能靠山吃山,或者外出打工,日子过得苦。
后来在村委的带领下,全村村民都已全部入股,加入堰河生态旅游经济专来合作社,从事乡村旅游行业有218户,其中农家乐45户,民宿68户,从事乡村旅游项目78户,20户旅游商铺和超市,3家茶场,4家木耳香菇基地,在谷城县城成立1家“堰河香”销售店。
“从农民到股民,我现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腹地变化,不出远门,在家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村民李光超说。
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熊家岗村民们积极加入到辣椒种植中。第二年,该村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带动300多户人均增收3000元,打造了一套“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成熟产业模式。
今年,熊家岗村还正在进行“熊岗红”商标注册,与本县4个乡镇及丹江口、房县、老河口、南漳、保康等五个县市的30多个村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发展朝天椒产业,规模达到2000亩,预计产值将超过1000万元,近5000户家庭将从中受益。
黄山垭村党支部书记姚家啟说,截至6月,该村已完成3.1公里景区步行道建设,13.5公里景区公路建设也即将完工。按照计划,今年将新建游客接待中心、3A级旅游公厕、一万平米停车场和景区大门。预计到2025年五一前后,景区一期工程完工,中班河景区就可以开门迎客了。
“我们也规划了农家乐、民宿、民俗文化产品等配套项目,各种岗位优先录用黄山垭村的村民”姚家啟说。
村民争当主角
基层治理搭建新平台
“这两年,我们几个村都没有闲人了,大家都忙的很,要么搞建设,要么种茶,要么给村里当志愿者。”近日,下七坪村一位正准备出门干活的吴大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该村的公路两旁、房前屋后,农户主动栽种了桂花、红叶石兰、水杉、迎春花、樱花、桃花、银杏树等风景树和生态林。
而在2023年4月26日举办的襄阳谷城乡村马拉松半程赛时,下七坪村的村民们主动报名,并组成一支赛事志愿服务队,全程为参赛运动员提供服务,并获得参赛运动员们的点赞。
堰河村民俗园三期建设伊始,该村两委就利用夜间群众户外乘凉机会,以“聊家常”方式就“项目怎么建,怎么运营、怎么管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敲定民俗园三期建设方案。该村还搭建“群众协商议事”平台,把议事场所从会议室搬到村组、农户家中,做到“大家的事,商量着办”。
四棵树村干群合力构建完善了《村规民约》,并成立红白理事会,为婚丧礼俗定规矩、立标尺,纠正了群众攀比心理,形成以民约治村的良好典范。
位于杨家老湾的乡村记忆馆里,展览着由乡亲们自发捐赠的现存六百多件历史物件,包括农耕器具、家用老瓷器、摆件、木制纺织机、老式录音机、照相机以及珍贵的历史典籍等。
五山镇以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为切口,通过镇村结对共建、优选村干部、发展党员、教育培训等举措,扩大党员服务覆盖面,开启“干部搭台,群众唱戏”新模式,村组干部进户见人,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筛选确定最大公约。
五山镇主要负责人表示,在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过程中,该镇坚持共同缔造理念,用好用活“五共”工作法,变政府主导为群众参与,探索出了“围绕五共抓五聚”的项目建设模式,激发了广大党员、企业、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